展望2024年文物工作:加强保护深化研究 让文物添彩人民美好生活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1-11 19:00:01
浏览

中华文明起源的脉络不断清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到博物馆去”已成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最优选择之一……过去的这一年,文物工作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上持续发力。近日,全国文物局长会议近日在京召开,总结2023年文物工作,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推动新时代文物工作开新局展新貌。

景迈大寨古茶林入口。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供图

景迈大寨古茶林入口。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供图

加强文物保护 全面实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2023年,文物安全防线持续筑牢夯实。新一轮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侦破文物犯罪案件941起,追缴涉案文物18万余件。督促办理文物违法案件144起,集中开展文物违法案件“回头看”。开展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整改重大隐患问题8148项。全国文物火灾事故大幅下降。

但也要看到,保护文物安全仍需久久为功,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2024年,国家文物局将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卫星遥感执法监测,压实文物安全责任,强化文物行政执法,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实施文物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决守牢文物安全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在2024年全面实施。据悉,从前三次文物普查看,我们对文物的内涵、价值认识不断深化,文物类型不断丰富完善。每一次文物普查,都丰富了文物内涵,扩展了文物保护对象,完善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促进了文物事业跨越式发展。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第四次文物普查总体目标是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建立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建立文物资源资产动态管理机制。核心任务是要在全国范围开展不可移动文物的复查和新发现,调查基础信息,评估文物价值,依法完成文物认定、登记和公布程序,纳入法定保护对象。同时,普查的过程也是文物保护的宣传、浸润过程,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讲述“何以中国” 更好描绘中华文明起源图景

良渚遗址外围新发现近20条水坝、石峁遗址发现皇城台转角浮雕与贵族专属墓地、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结构初步摸清……2023年12月9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发布最新成果。

项目研究认为,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与探源工程第四阶段相比,对古国时代的认识更加深化。

水下考古在2023年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考古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迈进世界先进水平,甲午沉舰、圣杯屿沉船等水下考古取得多点突破。此外,《水下考古工作规程(2023年)》 在2023年11月出台,这是我国水下考古创立30多年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首个指导水下考古业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核心区三维图。国家文物局供图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核心区三维图。国家文物局供图

展望未来,2024年的考古工作将秉持“大考古”工作思路,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加强核心遗址考古研究,推动考古探索、文献研究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集中力量取得一批重大学术突破,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稳步推进边疆考古、水下考古、中外联合考古,启动第五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蜀道保护利用工程,不断探索创新大遗址保护利用。

创新展示利用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