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正成为乡村最灿烂的舞台(人民眼·新春走基层)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2-09 07:15:07
浏览

“村晚”正成为乡村最灿烂的舞台(人民眼·新春走基层)

 

  湖南长沙浏阳市大围山镇白沙村“村晚”转场间隙,村舞龙队在万福古桥上舞龙。
  李 建摄

 

“村晚”正成为乡村最灿烂的舞台(人民眼·新春走基层)

 

  表演团队在贵州毕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晚”现场演出。
  史开心摄

 

“村晚”正成为乡村最灿烂的舞台(人民眼·新春走基层)

 

  山东青岛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大河东村村民在“村晚”现场直播。
  王海滨摄

 

“村晚”正成为乡村最灿烂的舞台(人民眼·新春走基层)

 

  白沙村“村晚”现场。
  彭红霞摄

 

  新春到,年味浓。

  连日来,在许多乡村的田间地头、文化广场、农家小院,一出出好戏演得精彩,乡亲们看得入迷。乡土中国的新春气息、文化脉动、生机活力,藏在了这一台台接地气、聚人气的“村晚”里。

  几曲山歌,几句乡音,几段舞蹈,一个个“草根节目”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演身边人,话身边事,唱新生活,一声声俚语方言饱含了乡风乡味、乡情乡愁,一张张幸福笑脸传递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蓬勃气象。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村晚’活力四射”。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去年12月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共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

  “村晚”为何越来越火?靠什么让村民“年年办、年年追、年年看”?又有哪些台前幕后故事?春节前夕,记者深入山东、湖南、贵州的三个村庄调研采访,与乡亲们一起看“村晚”,赏年俗,迎新春。

  群众自发

  展现民俗、地域特色,节目散发着乡土味、烟火气

  一座座民居沿江而建,清澈的水面荡起涟漪……

  这里是贵州毕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乌蒙山深处的一个传统苗族村寨。农历腊月二十四的下午,家家户户门前挂起大红灯笼,村文化广场上坐满了人。

  “一家人早早吃过午饭就来了,不赶早抢不到好位置。”村民杨龙提前安排好自家民宿里的活计,只为踏踏实实看一场“村晚”,“这样的晚会,我们村已连续办了3年,每年都像今天这样热闹。”

  开演了!悠扬的芦笙曲交织着欢快的鼓点响彻舞台。苗家姑娘、小伙儿们表演的舞蹈《月亮挂在半山崖》,一开场便掀起高潮,引得掌声、喝彩声不断。

  化屋村所在的新仁苗族乡,2021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里的乡亲们能歌善舞。

  “独特的民族风情、民俗文化,让我们的‘村晚’好办更好看。”38岁的杨龙是“村晚”的热心观众,“这些年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很多村民和我一样,原先在外打工,现在返乡创业,一边做着民宿等生意,一边向游客推介、展示我们的民族特色文化。”

  近年来,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群山环绕、临江而居的化屋村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和文化体验活动,聚集了村里人气,鼓起了村民腰包。

  “日渐富起来的村民,文化需求也日益旺盛,组织民族特色活动的呼声越来越高。2022年春节前,顺应村民需求,我们举办了首届‘村晚’,很多村民搬着小板凳来看。”新仁苗族乡人大主席、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