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温暖祥和的节日氛围(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2-09 07:36:06
浏览

  我参与过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的制作拍摄。在我的印象里,这两部作品鲜有年夜饭镜头。因为摄制组要到家中拍摄,这顿饭注定很难吃得放松、安宁。年夜饭这么美好,谁又忍心打扰呢?

  (作者为纪录片《风味人间》总顾问)  

  

  光影记录风味之美

  郑焕钊

  从古至今,饮食因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成为文学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诗经》中就有美食待客的场景,唐诗宋词中更是不乏寄寓乡愁与野趣的饮食意境。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典小说,对于烹饪技艺与佳肴盛宴的刻画笔力精深,让人难忘。从袁枚的《随园食单》到梁实秋的《雅舍谈吃》,这些或恬淡或风趣的文章也道出饮食背后的四季风物与人生况味。

  相较于文字,影视在表现饮食美味上具有独特优势。许多电影、电视剧作品将美食巧妙融入情节,不仅以视听语言生动呈现烹饪制作过程,更通过一场家宴、一次聚餐、一顿团圆饭等展现戏剧冲突、塑造人物性格。《都挺好》《风起洛阳》《去有风的地方》等影视作品中都有这样戏剧感十足、烟火气浓郁、人物形象鲜明的饮食场景。

  自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以来,美食纪录片作为新时代异军突起的影视艺术类型得到快速发展,涌现出《风味人间》《风味原产地》《人生一串》《生活如沸》《早餐中国》《寻味顺德》《街头大厨》等优秀作品。这些纪录片或聚焦南北各异的饮食习惯,或表现一地饮食背后的风物人情,或主打一日三餐之中的市井滋味,或折射某种特殊饮食(火锅、烧烤等)背后的百态人生。尽管作品叙事方法与影像风格各异,但都凭借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和接地气的人物故事,获得良好口碑,频频引发网上热议,还带来线下的打卡效应,产生较大影响。

  创作活跃、佳作迭出的纪录片,已经成为新时代表现饮食中国突出的艺术媒介,集中呈现出几个方面的创作亮点。

  充分利用视听技术,凸显饮食中国的美味奇观与美食特色。美食纪录片借助高速摄影、超微摄影、显微摄影等先进技术,放大美食生成过程中的视觉奇观,营造不可思议的美食世界。如在《风味人间》系列纪录片中,显微摄影和高速摄影共同作用,展现食物腌制过程中细小盐粒如何一点点渗入、豆浆被“点入”卤水后如何凝结成豆腐等难得一见的动态过程,既细微又震撼。美食纪录片除了用镜头捕捉食物制作过程中的变化,还利用光影和声音的充分配合,表现食物最具美感的色彩、肌理与状态,再现咀嚼美味的声音记忆和感官体验。无数真切细节带来极具环绕感与沉浸感的视听体验,让观众身临其境般享受食味之美。

  以饮食为媒连接风土人情,记录饮食中国的生存智慧与人生百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受到特定地理气候、生产方式和人文风俗的深刻影响。《上新吧  福味》《我的美食向导》等纪录片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将饮食置于辽阔多样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生态中,表现中国人“靠山吃山,依水吃水”,在与自然共存共生中积淀出的耕作智慧与饮食理念。如纪录片镜头里的贵州侗族糯稻米种植,在稻田中养鲤鱼和鸭子,形成独特的“稻鱼鸭”共生文化,就体现了利用自然生态实现丰衣足食的生存智慧。这些生存智慧和风土人情落到街头巷尾的餐厅饭馆中,又化成浓郁的烟火气。《人生一串》《早餐中国》等系列纪录片,以烧烤、早餐、火锅为主题,通过幽默而个性的解说词,呈现大江南北的市井世情,讲述餐饮业创业奋斗的故事,呈现丰富多样的生活状态和日常滋味。这些纪录片适应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关注普通大众的日常饮食,关怀平凡人生的思绪情感,具有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