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美育沃土 共筑美好未来(古悦新喜)(4)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6-01 21:58:01
浏览

  岁月的长河奔流不息,画家们却以生花妙笔留住了孩童们的天真烂漫。这些画作带领观者回到生命最初的美好时光,留下关于家庭与亲情、文化与传承的深刻启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民族的希望,幸福快乐的童年离不开温柔呵护,精心“栽培”方可令“尖尖小荷”香远益清。中华民族爱护幼儿、注重教育的人文传统,不仅留存于水墨丹青中,亦将通过品画、悟画代代传扬。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营造儿童友好的“一米”风景

  董楠楠

  儿童的身心健康,关系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2021年,我国正式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儿童友好城市逐步从概念化为行动。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环境设计从儿童角度出发,营造出尊重儿童心声、满足儿童需求、保障儿童权利的“一米”风景,成为当前城市更新的重要创新场景。

  社区是居民们的“家”,也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户外环境。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区在改造提升中愈发重视儿童游戏玩耍需求。通过设计师和儿童共同合作,更多好玩的“微空间”和“游戏角”被发掘出来。在上海、重庆等地开展的“小小社区规划师”活动中,儿童以多样化的方式表达了对身边环境的使用需求,并深度参与社区花园或无动力户外设施的建设过程,使得小小的微空间成为孩子们交流、交往和交融的场域。像上海市杨浦区的创智农园儿童游戏区,尝试社区自由游戏场的营建机制,从设计、建造到装置创作,由小朋友和设计者们共同完成,勾勒出他们自己的城市风景。营建过程充满创意设计,旨在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世界、锻炼社交、激发创新、疗愈心灵。“‘童’参与、共治理”的设计模式,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注入创新活力。

  从儿童“一米视角”出发,将友好理念融入城市空间设计,是城市人文品质的重要体现。在北京、杭州等地的街道更新改造中,设计者立足儿童体验,通过艺术设计实现寓教于乐。漫步浙江省杭州市运河边,桥西儿童友好街区将文化遗产、市井生活、公园绿地有机串联起来,以多样化的艺术营造让孩子们触摸文化、触摸生活、触摸自然。山东省青岛市澳门路廊桥的设计,在尊重儿童交通行为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功能复合利用方法,将天桥上下的梯段局部放宽,并在其中增设多组滑梯、小剧场台地、趣味攀爬壁等游戏设施,结合儿童启蒙教育设计了系列数字装置,有效提升天桥的趣味性和功能性,使其成为一道亮丽的公共景观。打造各具特色的主题乐园,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成为儿童友好环境建设的新趋势。在新开园不久的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儿童公园的无动力乐园中,环境设计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提取相关动物、果实等生态形象,以自然材料应用和立体化空间布局,塑造出充满童趣的体验性构筑物等。为了增强儿童在空间场地中的体验感,设计团队还根据场地的坡度特点和景观特色,创作了吸引儿童的卡通形象和故事,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越来越多以儿童需求为导向的创意设计,激活了城市空间,也提升了城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