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话非遗丨从“手艺人”到“守艺人” 非遗传承如何不“断更”?(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6-11 02:58:01
浏览

此外,当地还推动顾绣走进校园,不断吸收“新鲜血液”。这所学校,从2009年起设立顾绣班,每期招收20多名学生,学习后就能够掌握顾绣的基本技法。

从专业工作室,到校园实践课,再到与文创等的融合,在时代的浪潮中,顾绣始终面临考验,也始终在寻找更好的传承路径,也有了新的生长点。未来,如何更好地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如何在保持传统技艺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表达,都是顾绣的传承人和守护者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从“手艺人”到“守艺人”

非遗保护,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要让它真正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不断融入人民智慧和时代创造力的生动实践。我们都知道,非遗是以传承人为重要核心的活态传承。然而,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新增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一半以上在当年已超过60岁;前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去世人数2016年已达到12.6%。

“人走技失”,是非遗传承面临的一大难题,国家级非遗——皮影戏,也不例外。经历过辉煌兴盛,也曾游走在失传的边缘。

端午期间,在济南同生里社区,一方幕布,一束灯光,在匠人灵活多变的腔调中,一场热火朝天的“龙舟赛”正在舞台上上演,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正在表演的是济南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李娟,高祖父李克鳌是济南皮影的创始人,自己从小就跟着爷爷学皮影。

皮影是一门非常综合的艺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皮影艺人,从写剧本,到制作皮影,再到上台表演,每一步都得拿得起来。从小每天都要练习画画和剪纸,说评书、快书和相声,对她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就这样,一代代人靠着手把手地传承,逐渐演绎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皮影戏。在过去,济南皮影几乎场场爆满,每天都在轮番上演新剧目。然而,面对日渐没落的皮影行业,李娟告诉记者,她也曾经有过不入这个行当、找份普通工作的念头。随着济南皮影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爷爷被评为国家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演出一下子又多了起来。国家的保护,可以说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

一束灯影传百载 一方戏台换新颜

随着一项项保护政策落地,济南皮影终于不用再愁后继无人,但传承推广之路,还是举步维艰。灯影留传的背后,是一代代人难以割舍的初心与热爱。

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张继平:作为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皮影艺术有着无法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绝不能被遗忘,需要我们去进行传承与推广。

要想让皮影真正得到传承与发展,首先就要让更多人接触到皮影,有舞台、有演出,这是基础。

济南皮影戏传承人 李娟:政府给了我们很多展示的平台,他们会推荐我们到全国各地去表演皮影戏,有很多交流。

除了政府的扶持,皮影要想真正生存和发展起来,还得学会“造血”。

皮影+文创、皮影+研学、皮影+教育、皮影+科技……眼下,济南皮影正不断通过跨界合作,寻找更多的生存空间。

知名度和收益提升后,收徒也不再是难题。十年间,李娟在济南市文化馆的帮助下,已经招募了三批学员,还组建了一支以“90后”为主的“皮影女团”。

眼下,还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平台,也向济南皮影伸出了橄榄枝。在济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就专门搭建了工作室和演出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