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七十年 经典剧目越来越新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文化老字号)(2)
“我2012年进入广东粤剧院,在‘周末睇大戏’舞台上收获了不少经验。我平时演青衣行当比较多,《柳毅传书》是我第一次以花旦行当应工主演,我是这部戏的第六代演员,也是最年轻一代。”广东粤剧院演员马友民说,为了演好这出戏,她经常向前辈请教。
“刚开始压力还是挺大的,一方面担心年轻演员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也担心没有观众。”曾小敏说,起步确实艰难,上座率也不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越来越多人知道周末有好戏看,票就越来越好卖。现在,青年演员担纲的演出上座率基本都能达到七成以上。
如今,广东粤剧院有大批独当一面的艺术人才,是全国拥有获梅花奖演员最多的艺术院团之一。
“但从社会层面来说,当前粤剧人才培养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我们也正在这方面不断努力。”曾小敏说,2021年12月,剧院在相关部门支持下面向社会开展了首届粤剧考级活动,至今已举办3届,促进了青少年粤剧艺术学习的推广普及。
“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过年看大戏,无戏不成年。龙年春节期间,在广州完成“新年睇大戏”演出后,广东粤剧院下辖的一团和二团便开始了下乡演出。“我们走了不少地方,《柳毅传书》是热门剧目之一。”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一团团长文汝清说。
“《柳毅传书》一直这么受欢迎,一方面是这部剧有深厚的艺术积累,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不断创新改进。”文汝清说,2018年,广东粤剧院将该剧拍成粤剧电影《柳毅奇缘》,“最新版的《柳毅传书》有时也采用电影版的剧本,时间和节奏上都有变化。有一次我们在舞台剧中结合电影数字技术,演出时和背后的电子大屏联动,展现一些舞台上无法展示的特效,观众们觉得很震撼。”
“数字技术能带来更丰富、精彩的观演体验。”曾小敏说,剧院这些年在粤剧数字化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包括建立粤剧数据库、拍摄粤剧电影、在演出中运用电影特效等视听技术、在社交平台上开展线上展播活动等。
近年来,广东粤剧院先后拍摄了《传奇状元伦文叙》《柳毅奇缘》《白蛇传·情》《谯国夫人》等粤剧电影,拓展粤剧的传播途径。其中,《白蛇传·情》打破中国影史戏曲类电影票房纪录,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谯国夫人》获第三十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与此同时,广东粤剧院不断组织演员深入基层,送戏下乡,近年来已深入基层演出了3万多场,还组织队伍深入校园、社区,开展上千场活动,惠及大湾区师生近20万人次,通过展演、互动、教学、研学、网络直播等方式传播和推广粤剧文化。
“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粤剧艺术不断绽放光彩。”曾小敏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2日 11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