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古老的石窟寺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9-09 07:22:02
浏览

守护古老的石窟寺

 

  在位于河南的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保护考古学院,学生们正在石窟寺保护修复技术实训室内上课。
  张怡熙摄(人民视觉)

 

守护古老的石窟寺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现存大小造像59000余尊。云冈研究院的“文物医生”团队扎根石窟,通过建立档案、数字化技术采集、文物保护修复等多种手段对石窟进行“望闻问切”,加强对云冈石窟的研究和保护。图为在云冈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在进行除尘作业。
  新华社记者 詹 彦摄

 

守护古老的石窟寺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始建于初唐,至两宋达到鼎盛。图为游客在大足石刻景区游览。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守护古老的石窟寺

 

  在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游客体验“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摄

 

  作为中国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以及中华文明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中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据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共有石窟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处,共计5986处。

  在日前于甘肃省敦煌市举办的“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上,中国石窟寺保护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热点。

  保护水平提升

  “经过70多年的努力,中国重要石窟寺重大险情基本消除,在石窟寺本体保护修缮、载体加固与环境治理、数字化保存与监测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卓有成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如今,融“价值阐释—监测预警—环境控制—灾害治理—保护修复”于一体的中国石窟寺综合保护理念成为共识,中国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在保护石窟寺的答卷上,各地积极探索。云南省建立石窟寺本体和环境监测体系,为石窟寺保护工作由被动的抢救性保护向主动的预防性保护转变奠定了基础;在山西,山西大学牵头并联合多所高校、石窟研究机构成立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培养综合性拔尖创新人才;甘肃省自主研发出古代壁画、土遗址保护及文物数字化成套技术,建成投入使用全国首个文物保护多场耦合实验室,为深入探索文物病害的成因、机理、防控、防治、修复等科技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凌明表示,自1950年至2024年,中国石窟寺保护从初步的调查阶段到科技创新的深入应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寺保护理念。“中国石窟寺保护的历史成就,主要涵盖了四大石窟的保护加固工程、环境清理与除险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题研究。”

  在凌明看来,当前,石窟寺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科技创新机遇,石窟寺保护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石窟寺保护的方向包括深化国际合作、推动科技赋能、加强人才培养等。通过这些提升和进步,实现石窟寺的可持续保护和利用,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也点赞了中国石窟寺保护成效。他表示,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取得出色成就,将传统技术与尖端科技相结合,以数字化的方式记录莫高窟和云冈石窟等遗址,为全球的遗产保护工作树立了榜样。

  推动科技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