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诗意的城市中(我与一座城)(4)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0-05 06:40:01
浏览

  听着朋友讲古,我们的车驶上了一座大坝。视野里,陡地出现一个大湖,湖水清澈,烟波浩渺,这就是西涧湖了。不知道韦应物行吟过的西涧,在这湖中的哪一处。沿着滨湖公路去往西涧渡村。先是拐入一处小丘,又缓缓下降,大片的湿地奔涌眼前,乡野气息扑面而来,涧水在原野里漫流,绿树、青草、民居,错落地安置于缓坡上下。我陶醉在风景里。这时,绿野中出现一座咖啡馆,我们停下车来。

  现代风格的咖啡馆坐落在一幢幢民居中,毫不违和。几个年轻人啜饮着咖啡,轻声交谈着。走出咖啡馆,望向四周,我们这才发现,村庄里还有民宿、亲子乐园、健身步道,不少本地市民在这里闲庭信步。

  暮色四合,游走在西涧渡村,我再一次默默体味着《滁州西涧》的意境。我想,这首诗与这座城已然血脉相连。

  碣石山下日月新

  李  霁

  这个秋天,我来到碣石山拜访。碣石山雄踞渤海之畔,伫立河北昌黎县城之北,由近百座起伏的山峦组成,在数十里范围内岭岭相依。靠南群山托起一座陡峭险峰,巍然耸立,为主峰仙台顶,是渤海近岸的高峰。时至今日,昌黎、抚宁、北戴河、山海关和乐亭、滦南一带的渔民出海,仍以此为航标。

  公元207年,也是一个秋天,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登临碣石,遥望大海,写下《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其实在曹操之前,碣石山便以观海览胜而负盛名。它被写入《山海经》和《尚书·禹贡》中。《汉书》编撰者班固在其《西都赋》中这般吟诵:“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嶈嶈”。可以想见,那时的海水就澎湃在山前不远处。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如今碣石山距离大海已有15千米。今天的山海之间,变成了一座充满活力、魅力的昌黎新城。

  漫步在昌黎古风古韵的街道上,穿行在画卷般的公园中,我仿佛走进了时空交错的隧道,看碣石山映衬下的古老源影寺塔,也看遍布城中大街小巷的蓬勃绿地鲜花。新中国成立初期,昌黎作为唐山专署驻地,城市建设超过一般县城发展水平。近十几年来,昌黎经过持续不断的旧城改造,城市面貌不断刷新:临街危旧平房消失殆尽,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商业街旧貌换新颜。碣阳大街横贯东西;南外环和五峰山路等街道手牵着手,把城区紧紧地抱在怀里;黄金地段的戏院街升级成步行街,过去的老面孔让给了新时尚。特别是近些年,城区向东西方向不断拓展,城市容量和品质日新月异。

  尤为赞叹的是,昌黎将“口袋公园”打造为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这些公园或藏于闹市,或偏居一隅,或傍水怀古,或倚山骋怀,它们串联起城市的烟火,烘托着人们愉悦的心情。

  在碣石山主峰仙台顶左侧有5座山峰,当中的平斗峰南侧山麓开阔处有“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为纪念“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所修筑。韩愈自称“昌黎人”,一说其祖籍昌黎,一说其以韩姓著称天下的昌黎郡为郡望。今天的昌黎县城还修建了韩愈大街。

  沿着韩愈大街一路向北,就进入了山区。车在山脚下一个小村旁停下。两边山坡捧出一片舒缓的谷地。进山的道路两旁都是葡萄园,棚架上藤蔓交织。走进一户农家院落,一株老葡萄树裸露着虬曲的根系,粗壮的藤蔓向四面八方攀扯,将整个院子覆盖成一片浓荫。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悬垂于枝叶间,芳香四溢。

  位于北纬39度范围的昌黎,是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追溯历史,这里拥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史、葡萄酒酿造史,在中国葡萄酒史上有着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