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海外传播:追求艺术品质 尊重文化特性(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2-04 10:33:01
浏览

除了题材与形式同质化,当前出海的微短剧还面临浅表化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故事思想内核的缺失。文化传播是要通过优秀作品传递意义、构建认同,进而给人们以潜移默化的濡染。但目前来看,出海微短剧绝大多数仍然停留在冲突的营造、情绪的激发、个体欲望的释放上,缺乏深层的意义表达,难以引发海外观众的认同感。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微短剧文化身份独特——它是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产物。德国媒介研究学者安德烈亚斯·赫普指出,当下社会已经从媒介化步入深度媒介化的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的所有元素都与数字媒体及其基础设施密切相关,算法、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于我们理解社会至关重要。

在这一媒介环境下诞生的微短剧,其故事讲述本身受制于媒介技术与数字平台。例如,当前出海的微短剧大多通过独立的App进行运营。制片方通过海外社交媒体渠道投放广告,引导用户下载。这虽然与国内微短剧依赖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或小程序运营的模式不同,但都是遵循流量逻辑,以投流来制造爆款、获得收益。在利益驱使下,部分从业者将微短剧作品视为“金融产品”,大幅度压缩制作成本,而将更多资金用于投流。那些看起来在国外平台上数据亮眼的微短剧,到底有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文化传播、有没有被当地观众真正看到并引发情感共鸣,难以精确统计。真正的成效往往被表面的流量所遮蔽,这可能是深度媒介化时代的跨文化传播难题。

在差异化生产中诠释中国、情动世界

随着产业链条的逐渐完善,更多制片方、平台方进入市场,接下来我们需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上继续发力。

从内容层面而言,创作者应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需求的差异。放眼当下微短剧排行热榜,各国观众对不同题材和类型情有独钟。比如,在欧美市场,富有超自然元素的类型以及与英雄主义、个人奋斗相关的题材,能提供紧张刺激的观看体验,满足人们对神秘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更容易获得当地观众的喜爱。东南亚的观众则更关注家庭情感,展现家庭成员之间复杂关系和情感纠葛的家庭伦理题材容易触及他们的情感共鸣点。制作团队应深入了解特定区域的社会文化,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特性,尤其是历史传统、社会规范、观念体系、思维方式、审美习惯等方面的特殊性,进行差异化生产。比如,《天涯小娘惹》在新加坡拍摄、由新加坡演员参演。该剧通过娘惹天涯与新加坡华人后代阿洪共同寻找一个个老物件的过程,串联起母亲将做娘惹菜的手艺传给儿子、孙辈帮爷爷寻找当年的恋人等家庭情感故事。该剧在海外视频平台上线后,引发了东南亚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因地制宜,了解不同国家受众的观赏需求的同时,出海的微短剧也要在海外受众千差万别的“接受偏好”中取其“最大公约数”,有意识地书写能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主题。比如,在新加坡掀起追剧热潮的《一梦枕星河》虽然展现的是中国的苏扇技艺、古城保护,实际上探讨的却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传承发展话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上线的《有种味道叫清溪》以爱情和友情的视角切入,探讨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个每个人都会思考的人生课题。这些作品既生动诠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谐等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又能让其他国家的观众产生心理认同,让他们感受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从内心理解和亲近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