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西北岁月》:生动展示西北革命历史画卷(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2-05 20:18:01
浏览

  时空跨度大、人物众多,又基于主题的严肃性和很强的政治性,《西北岁月》的艺术创作难度很大。该剧克服了这类选题容易陷入平铺直叙和沉闷说教等问题,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较高水平。剧情设计跌宕起伏,有冲突,有高潮,有较强的故事性,感情戏平实、朴素、温暖、感人。剧中沙尘蔽日的战争场景雄浑壮阔,连绵无垠的黄土高坡底蕴深沉,宏大景观与西北人的淳朴坚韧融汇一体,加上高亢的秦腔和《信天游》等西北文化元素加持,构成该剧独有的基本色调:恢弘、本色、质朴。

  《西北岁月》主题歌《先驱》,深情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革命先驱是什么样的人?这部作品给出了形象化的答案。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中国共产党人追寻的目标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部作品也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审)

  《西北岁月》总导演董亚春——

  创作者心里要有一杆秤

  创作周期长达7年,拍摄周期跨越春夏秋冬四季,剧组辗转陕西、河北、青海等地……回望《西北岁月》,这是一次既艰苦又难忘的创作经历。

  《西北岁月》是继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之后我执导的第二部重大革命题材作品。我的体会是,创作重大革命题材作品,主创团队要秉持对历史、对先辈的敬畏之心,沉浸在历史当中。一要认真研读剧本,二要广泛阅读相关史料。搞清楚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认识和把握重大革命题材蕴含的历史主题和精神内涵。创作者的心里要有一杆秤,作品的政治分寸和艺术尺度不能失去平衡。

  《西北岁月》以人物推动故事的方式,展开大西北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但写人一定不是历史素材的堆砌和事件的罗列,而是通过故事、行动、语言细节去展现人及人性的光辉,让观众从观赏中感受到一种精神,激发出一种力量。

电视剧《西北岁月》:生动展示西北革命历史画卷

  我们认为,一部作品的成功,是让观众通过作品重温革命先辈的辉煌历史,获取精神上的振奋。《西北岁月》是一部群像戏,真实人物加虚构人物,有名有姓的角色共400多个。在演员选择上,我们不是基于演员受欢迎的程度,而是结合每一个历史人物的独特性选择最合适的演员。演员表演注重把握“戏眼”,挖掘深层次规定情境对于人物的影响,让内心主导行为,让行为的积累呈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演员只有放下技巧,“身到”“心到”,人物才会真实质朴,英雄形象才能被真切还原。

  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用诗化和留白创造意境,提升作品的审美空间,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中,实现从情感的润物细无声到精神层面的升华。剧中有一个刘志丹和父亲、妻子、女儿见面的段落,一个打、一个抱、一个吻,演员们的三个动作足以揭示革命先辈无我的精神境界,足以打动人心。刘志丹和习仲勋等人在“肃反”中被关进大牢,他们坚信“天总会亮的”,一同高唱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一首歌唱出革命先辈对革命事业前途的乐观与信心。

  每拍一场戏,我们都会静下心来和编剧反复围读剧本。凡是剧本中有不合理、不可信、有瑕疵的地方,大家就展开讨论,请教有关专家,及时调整和修改,甚至整场戏推翻重来。台词是人物性格最有力量的体现和表达,我们力争人物台词朴实生动,掷地有声。“我们党的一切事情,就是老百姓的事情”“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不走群众路线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等等,这些深藏于历史文本中的警句,在跌宕的剧情中展现了人物的纯真性情,也符合当代青年人从主旋律作品中寻求家国情怀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