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 名爵为什么卖不过荣威?
文|天涯君
对于车企来说,双品牌或者多品牌是常用的套路,比如上汽大众旗下的大众与斯柯达,通用旗下的别克与雪佛兰,吉利旗下的领克与吉利,奇瑞旗下的星途、奇瑞、捷途,上汽乘用车旗下的名爵与荣威。与其他车企多品牌定位有高低之分不同的是,名爵与荣威在品牌定位是对等的。
不过,虽然二者定位平等,但销量上却是天差地别。2008年名爵、荣威销量差距高达4倍,今年一季度荣威再次以48371台销量、近3倍的销量优势领先名爵。十余年来,尽管名爵奋起直追,却一直“遥遥落后”。
严格意义上来说名爵和荣威都不是上汽乘用车自创的品牌,而是均出自于英国罗孚集团,只是两者不同的遭遇,形成了今天截然不同的局面。那么,本是同根生,名爵为什么卖不过荣威?
本是同根生,境遇却不同
高晓松曾有一句鸡汤十足的名言:“你现在的人生,是过往所有选择的总和”。回顾名爵和荣威在华发展史,上汽对其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今天二者不同的“人生”。
故事要从1994年开始说起,拥有百年造车史的英伦车企罗孚几经沉浮逐渐没落,被宝马收购。万万没想到,吃老本跟不上时代的罗孚将宝马坑的死去活来,亏损了几十亿美元。之后宝马将罗孚拆分为三个品牌,留下MINI,路虎卖给福特,以象征性的10英镑把罗孚甩手给英国凤凰财团。
可惜罗孚在亏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英国大财团也难以为继,巧在当时财大气粗的上汽苦于核心技术的匮乏。于是一个缺钱、一个要技术的罗孚与上汽一拍即合,至2004年底,上汽用6700万英镑几乎收购了罗孚全部的核心技术。
2005年罗孚正式破产,本以为能一举拿下该品牌的上汽被南汽强势截胡,后者更是成功并购了罗孚公司,得到其一整套生产线以及MG(后来的名爵)品牌使用权。随后上汽又与福特就罗孚商标的争夺权中再次败北,不得已将罗孚更名为荣威。
南汽虽然得到了MG名爵品牌使用权,但一方面当时南汽与菲亚特矛盾愈演愈烈,分散了其部分精力;另一方面,罗孚品牌并购案几乎耗尽了南汽全部流动资金,虽然南汽很快完成名爵生产线的组装,并实现首批产品MG 7、MG 7L和MG TF的下线,但没有资本支撑的南汽营销上鲜有突破,销量更是惨不忍睹。加上南汽本身体制问题,也限制了MG的发展。
而荣威却得益于上汽这棵大树,一直活得比较滋润,无论是早前上汽从罗孚收购来的核心技术,还是后来从通用“拿来”的技术都应用在荣威车型上。比如最早的2.5L V6发动机,还有自主研发的1.5L自吸发动机也在2010年第一次应用到荣威350车型,包括后来上汽最强1.5T和2.0T两款涡轮发动机,以及7速干式双离合和6速湿式双离合同样最早搭载在荣威系列;尤其是后来对上汽旗下车型销量走势起到决定性影响的斑马智行系统均率先配备在荣威车型中。
体现在产品层面,早期荣威550、荣威350相继推出,MG5和MG3却纷纷跳票,而被名爵寄予厚望的MG6在荣威750推出3年年才迟迟面世。直至今日,荣威已拥有包括高端纯电动SUV、插电混动车、紧凑型燃油车、中大型燃油车在内的10余款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