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之城”武汉 期待全面按下重启键(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29 20:06:12
浏览

  “目前湖北已复工地区的车企也以行政办公为主,还没办法恢复正常生产。”前述东风汽车集团市场部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全面复工之前,车企还无法确定疫情期间的停工损失,“但可以肯定的是,损失非常巨大。”

  此外,武汉及湖北的汽车零配件工厂亦是全国汽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除武汉外,襄阳、十堰等汽车或汽车零配件产量较高的地区都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地方。

  “在武汉的工厂恢复生产前,湖北乃至全国的整车生产线都难以正常生产。”该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武汉是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工厂集聚地,且汽车零部件适配性要求极高,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一旦关键零部件缺失,整车生产就面临停滞。”

  3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月度信息发布会时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月国内汽车生产量和销量分别为28.5万辆和31万辆,环比均下降八成。

  随着全国范围内陆续复工,汽车产业所受影响仍在持续。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截至3月17日,全国汽车经销商综合复工效率为58%,而湖北省的复工效率仅为38%。

  “湖北的乘用车产量占全国的10%以上,其中湖北的产量有80%以上在武汉。”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认为,“武汉的汽车产业停滞,对全国范围内的汽车产业链都有重大影响。”

  尽管近几年,武汉的汽车产业已经处于去库存的状态,并未投入全部产能进行生产,“但长时间的停工,仍然会对企业本身和上下游产生较大压力。”叶学平补充说。

“制造之城”武汉 期待全面按下重启键

“制造之城”武汉 期待全面按下重启键

  汉企制造业供应链危机与自救

  时至今日,武汉仍保留着“制造之城”的厚重底色。这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不仅是中国四大车都之一,还拥有“中国光谷”、“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称号,既有钢铁、汽车等传统制造业,也有芯片、激光、医药等高新制造业。

  深厚的制造业基础成了武汉自救的重要力量。疫情期间,武汉多家制造业企业承担起了重要的“救城”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自救。

  作为扎根武汉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集团承担着全城多项基础能源供应。武汉疫情暴发至今,武钢集团多个下属公司几乎从未停工,持续为抗疫输送各种资源。

  《中国新闻周刊》从武钢集团获悉,集团下属武钢有限气体公司,是武汉本地最大的医用氧生产企业,疫情期间24小时生产,为全市一半以上的医院供应医用氧气,日供应量是平日的4倍。

  此外,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中,武钢集团下属的武钢有限公司派出了130余人次支援建设,另一下属公司鄂城钢铁公司支援了500余吨钢材。在保障民生需要方面,武钢下属的供电部门和供水部门也在24小时运作,保障武汉城区水电供应。

  “武钢在疫期提供的医疗、钢铁等资源,基本都是以极低的价格,甚至是无偿提供、无条件支援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武钢提供的各种资源救了很多人,若没有他们的生产供应,武汉的情况可能会更危险。”

  国企之外,武汉制造业中的众多民营企业也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