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回归自然武汉筑牢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屏障(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6-07 13:50:06
浏览

东湖落雁景区是武汉湿地公园的代表,为国家级重点名胜风景区武汉东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用地总面积为8.1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4.7平方公里,水域3.46平方公里。其中,落雁景区自然生态园总面积357亩,由四个伸向水中的半岛组成,该园凭借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成为广大摄影爱好者、婚纱摄影外景基地,是市民休闲观光的绝佳去处,形成了观鸟周、七夕鹊桥会等活动品牌。

据记者了解,落雁景区自然景观以湿地和草场为主,具有巨大生态潜力,是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栖息地。根据“武汉东湖绿心生态保护与综合提升专项债项目”落雁景区建设方案,落雁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保护性水岸共治和湿地修复,打造城市中心的湿地半岛。

“这里有800年的古树,上千种珍稀动植物,景区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了95%,在落雁景区划定的保护范围中,陆地核心保护区域达到60%,水域核心保护区域达到100%。每年11月初的东湖落雁景区,成群结队的鸬鹚飞来过冬,它们栖息在湖心岛的树上,远远看去格外壮观。”风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落雁景区是武汉市中心重要的“绿色斑块,拥有树林、农田、内塘、草滩四大生态要素现有生态系统完善。其中,林地资源分布集中,长势良好,草滩结合水湾生长,是重要的鸟类活动场所。核心区处于重要的鸟类迁徙路线上具有多样化的湿地植物、昆虫鱼类和鸟类生境条件优越。

“水质好了,生物多样性就重新展现出来了。今年以来,东湖的水质达到40多年来的最好水平。”该负责人介绍,湿地作为一种有着丰富水资源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水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落雁景区从截污、治污、控污三方面着手,实施水环境治理。我们首先解决内塘、农田、村湾等污染源头问题;其次统筹岸线资源,以生态岸线为主、生活岸线为辅,将现有生产岸线全部转化为生态岸线;第三设计林间围栏隔离、水系隔离、地形隔离路径隔离,限制游赏范围;第四,控制凤眼莲、一枝黄花、再力花等外侵物种生长。

“登上山顶,畅游湖中,走进森林,漫步湖畔,望山探水,寻林拂草,东湖是人们感受诗和远方的城市共享空间。”该负责人表示,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我们希望游客能够回归自然。

让城市工业遗址“活在当下”

让城市回归自然武汉筑牢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屏障

戴家湖公园二期以“工业文明的回响”为主题,是华中地区首座混凝土公园。人民网记者 毕磊摄

在武汉消失的湖泊中,戴家湖是第一个“死而复生”的湖泊。上世纪50年代,戴家湖曾是盛产鱼虾菱藕的天然湖泊。之后由于工业发展等原因,清凉的湖水慢慢发黑,随着灰浆沉淀的“泥”,堆成平地,戴家湖消失了。在此之后,日日倾倒的煤灰泥浆“长”到十几米高,筑起一道“灰堤”,戴家湖变成“戴家山”。每逢梅雨季节,这里的粉煤灰都会将马路染成黑色,成了“人见人烦”的污染源。

2013年,武汉市、青山区两级政府筹资近亿元,历时一年半对其进行了改建。据记者了解,从这里清运走的粉煤灰有8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