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助推“智慧三夏”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6-08 06:49:06
浏览

新技术助推“智慧三夏”

 

  曹 一作(新华社发)

 

新技术助推“智慧三夏”

 

  5月11日,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马场职工在田间利用北斗导航播种油菜。
  王 超摄(人民视觉)

 

新技术助推“智慧三夏”

 

  5月28日,江西省宜春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在袁州区西村镇分界村高产油茶种植基地调试智慧农业气象设备。
  周 亮摄(人民视觉)

 

新技术助推“智慧三夏”

 

  5月25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段泊岚四村,村民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小麦条锈病防治和叶面肥喷洒作业。
  梁孝鹏摄(人民视觉)

 

  机声隆隆,夏收正酣。

  5月下旬以来,黄淮海小麦主产区由南向北梯次进入集中收获期,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全面展开。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消息,全国将投入1650万台各类农机,充分保障夏收夏种顺利进行,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参与跨区机收的机具约25万台,预计今年冬小麦机收率、夏玉米机播率分别达到97%、94%以上。

  在如今的“三夏”大忙中,机械化收割、农机新技术的使用,帮助农民告别了传统的手工劳作,新技术、新装备正在助力夏收夏种夏管的高效快速推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机械化流程环环相扣

  6月2日,在河南省邓州市龙堰乡申庄村的一片麦田里,看不见多少人,只有机器声此起彼伏地轰鸣,小麦收割机、秸秆打捆机、精量播种机等农机先后上阵。

  几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从田地的那头开了过来,不过半个小时,就收割完了这片150亩地的麦田,脱粒后的麦子,立即输送到等在田边的运输车上,接着就是去杂、烘干和装仓。田地里,还有一台打捆机正在捡拾头天收割过的麦田,打包成一个个结实的麦秸捆,并运出农田。随后,一台加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精量播种机跟了上来,将玉米种子播下。从收割、耕整到播种,机械化流程环环相扣,实现了“三夏”一条龙作业。

  “我们的收割机不仅实现了大喂入量,还具备测产和作物干湿检测的功能,能边作业边采集不同田块小麦的产量和干湿,从而生成一张收割区域的产量分布图和干湿度分布图。”河南首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兴新告诉记者,通过这张图,他们能了解到哪块地贫瘠、哪块地肥沃,种植者能更全面地了解不同田块的作物情况,以便今后更好地管理,实现科学精准施肥,无需整个地块都施用同样的量。

  邓州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5月25日上午,邓州市麦收喜开“第一镰”。记者从该市农技推广中心获悉,夏收以来,邓州市精准指挥调度农机,已组织本地收割机2800余台,引进跨区作业收割机2200余台。

  “在夏收中,我们应用了一批先进的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粮食收割效率,一台机器一天能收割300至400亩地。先进农机的应用,减少了跑粮率,节本增效成效明显。”沈兴新说。

  收割机机手沈海新是个土生土长的邓州人,打小就跟着父母在地里干农活。“有了大机具,跟小时候的夏收早就不一样了,现在的农机都有空调,还是自动挡的,驾乘也很舒适,关键是收割的小麦还特别干净。”沈海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