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助推“智慧三夏”(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6-08 06:49:06
浏览

  据了解,作为江苏省首批7个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县之一,江阴市探索建设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智慧平台,在全市大型拖拉机、高速插秧机、自走式植保机、联合收割机安装物联网设备,实现了定位、轨迹、运行时间、作业过程图像/视频、作业面积测算等信息的采集。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无人机植保、无人驾驶农机等新装备纷纷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各地科学调度农机作业,有效促进服务供需对接,不断推进智慧农业。

  “今年,我们开始给小麦收割机安装连体式的秸秆打捆机,在收割机上安装监测系统,创建智慧农机平台,为掌握小麦收割进度及时提供科学依据。”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韩国向记者介绍起刚刚引进的智慧云平台时,兴奋不已。

  有了这个数据监测系统,韩国和同事可以随时查看到每台设备的各项作业情况,一天作业了多少亩地,从而为调度农机设备提供精确指引。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能每天向各农机合作社发布信息,告诉他们各个地块的小麦成熟度,以及对农机的需求程度。这个平台还对农户开放,也就是说,农户将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直接下单预约农机设备,快速安排夏收。”韩国说。

  “气象医生”保驾护航

  “今年麦子长势特别好,能比去年亩产增加不少。”湖北省宜城市小河镇明正村八家洲农机专业社理事长唐明涛对记者说,“从5月19日起,我们就开镰收割啦。不过,麦收期间天气多变,能不能把这些粮食都收进粮仓,还得看看气象局的‘指挥棒’。”

  进入火热的夏收季节,鄂西北麦田里呈现一片繁忙景象,襄阳市的541万亩小麦也开始成熟收割。不过,近期襄阳市连续遭遇暴雨大风冰雹天气,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夏收难度增加,晴雨相间的天气对麦收晾晒影响也较大。

  为全力做好今年夏收、夏种、夏管气象服务,襄阳市气象局提前制定了“三夏”气象服务保障方案,并与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了联动,首次联合制作、发布《重要农业气象服务专报》,指导农民“及时抢收,严防仓门灾”,另外,还制作了《夏收气象服务专报》《农用天气预报》,提供“三夏”气象灾害预警“直通式”服务。同时,气象部门通过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等多种途径,提醒农户和农机手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抢收抢晒小麦,力保颗粒归仓。

  “今天有雨吗?家里的麦子还没收呢,今后几天的天气咋样啊?对收麦有影响吗?”

  “过几天还有雨吗?玉米晚几天播种没问题吧?”

  6月1日,在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襄北农场麦收现场,当得知市气象局农业气象专家来这里开展麦收现场气象服务,正在忙碌的农民立刻围拢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向“气象医生”询问各种与当下农业生产相关的气象问题。

  “今天傍晚前后小阵雨,刚收脱粒的小麦不要急于摊开晾晒,明后两天还有阵雨,家里有小麦还没收的要抓紧抢收,别让小麦因为雨淋发芽霉变。”

  “6月9日、10日还会有一次降水天气过程,老乡们收过麦子后要不误农时、抓紧腾茬,赶在雨前抢墒播种玉米、抢插中稻。”

  对于大家提出的农业气象问题,农气专家周羽逐一进行了解答。

  襄阳是一个缩影。5月21日,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