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力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让创新动力澎湃(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4-08 10:32:07
浏览

2016年5月,“科技三会”召开,新时期推进创新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这标志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吹响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集结号。

这个历史性文件,指明了未来十几年中国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明确“深化改革”——坚持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

同年8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这个首次以“科技创新”命名的《规划》,确立了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总目标。

改革走细走实 科研经费更好用了

一幅立意高远、脉络清晰的科技体制改革宏图徐徐铺开,于细微处解决科研人员的烦心事、揪心事。

“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在2018年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当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这一重要论述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一直在路上。

2014年3月,科技界熟知的“11号文”发布——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设立绩效支出、简化预算编制和调整程序等多项举措,旨在把财政科研经费切实用到“刀刃”上。

2016年7月,《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发布,为科研人员松绑解套,下放预算调剂权限,买酱油的钱可以用来打醋了。

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就是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再次强调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

近年来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文件,向多年束缚创新的老难题动真格,着力构建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新模式。

“这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涉及从科研经费预算到使用、结题的全过程。不仅人头费增加了,设备费的规定也放宽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易建强坦言,当前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很贴近科研人员需求,极大地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

改革纵深推进 持续优化创新环境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奔着问题去、瞄准症结改。

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性进行强调,提出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活力从何而来?需要深化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潜能,更要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只有树好评价风向标,才能画好创新同心圆。

2018年7月3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这份长达14页的文件,每一页都关乎8100万科技工作者的切身利益。

“‘三评’改革,意在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拒绝‘帽子多’、避免‘一刀切’,让科研人员吃下‘定心丸’。”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沈华说,此后,我国相继开展清理“四唯”专项行动,出台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SCI至上”不良导向的硬措施,“破四唯”“立新标”深入人心。

2022年4月,科技部会同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学科学术评价规范研究试点”交出了阶段性成果。试点近一年来,中国数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等5家学会作为试点单位,针对各学科科研特点,已分别形成《学术评价规范建议》和《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对于进一步推进分类评价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蓝图加速落地,一些细微而深刻的变化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