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202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0.99亿元同比增长22.78%(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5-25 08:37:07
浏览

  推进“对标+科技管理”,强化了中国核电的创新能力。2019年,中国核电对标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成立运行研究院,搭建运行支持平台和科技研发平台;2020年,首次加入EPRI核电分院的全会员,对核电维修、无损检测、仪控等18个模块,开展对标、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提升电厂安全性、设备/材料/燃料可靠性和核电经济性。2021年,联合清华大学成立数字核电联合研发中心,推动核电安全生产管理平台自主化、核电厂关键敏感设备智慧管理系统等建设,向“智慧企业”迈进。   

  集约优化管理:把握主动 奋力开创未来

  在“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事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机遇,中国核电未来将要运营数十台核电机组、要开拓数千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市场。加快集约化管理进程,正是中国核电人用创新的方式优化管理模式、降低管理成本、打开人才培养新天地的战略性举措。

  回顾过往,中国核电一直在探索集约化、专业化成长之路。中核运行就是秦山核电基地集约化管理的创新产物,当下运行业绩也迈入世界前列。但中国核电整体层面的集约化,因为牵涉面广、影响范围大,多年走来,虽在既定道路上始终不断前进,有所成绩,但节奏相对和缓,目前的中国核电迎来了集约化管理变革的最佳战略机遇期。首先,我国核电迎来了积极安全有序发展的新时期,提供了增量改革的宝贵空间。中国核电在做好现有机组安全高效运行的同时,完全可以统筹利用投运电厂的先发优势,动态兼顾每年新开工项目的党的建设、干部人才、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品牌文化等共性需求。其次,集约化与数字化、规模化协同,可以较好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集约化的“集”主要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简约、规范、高效为价值取向,实现管理精细化水平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产生实实在在的利润。再次,“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和“我是中核人、我是中国核电人”的职业身份认同,增强了中国核电人集约化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通过集约化,我们能为职工创造更有成长空间的发展机会、为优秀的人才提供更加优厚的工作条件和更多人生出彩的舞台。此时集约化革新,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皆备。

  具体落地而言,中国核电推进集约化管理的组织载体,正是创新服务电厂共性或定制化需求的——采购中心、大修中心、技术支持中心等等实体运行的专业化机构。通过人、财、物调配机制的优化和协同,从而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更好地创造价值和分享价值,更有成就感和职业精神。改革的目标是坚定的,但推进的节奏则是稳健的。这些中心落地不设数量硬性指标,而是要实事求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每一个中心都要有扎实的生存能力和持续的发展空间。这个战略机遇期是稍纵即逝的,此刻不主动变革,那么日后,没有增量空间下的被动应对,只会是血淋淋的淘汰,而不会像现在这般从容不迫、确保每位参与的职工都有恰当的岗位和提升的机遇。

  当然,要变革,就有争议、就有质疑。管理模式大调整,如果不成功,失败的风险谁来担?效率是提高了,但员工的付出是不是也增加了,怎么保证公平公正?中心和电厂的管理边界怎么厘清?管理层级会不会更多?管理成本会不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