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加力加码“真金白银”稳经济护民生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6-10 10:15:07
浏览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越是形势严峻,越要坚定信心、果断应对,在稳经济和助企纾困上发挥更大政策效应。日前,国务院发布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部署实施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国家层面的稳经济理念正在各行业、各地区形成共识,政策正从“纸上”落到“地上”,成为稳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此,人民网财经策划了“稳经济举措‘政’在落地”系列报道,解读政策部署,反映相关举措的落地成效。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在稳住经济大盘6方面33项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有24项直接涉及财政职能。

稳住经济大盘,财政政策如何加码发力?6月2日,财政部召开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财政部将切实扛起责任,主动担当作为,迅速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一系列财政政策正在发力,护航宏观经济大盘平稳前行。这些政策与此前已实施的政策形成叠加效应,着眼于对冲供给、需求、预期方面面临的压力,发挥好调节作用,纾解市场主体困难,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

宏观政策靠前发力 八大举措稳住经济大盘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稳定经济大盘,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财政将在八方面出台相关措施。

税收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将更多行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今年出台的新增留抵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雪中送炭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同时,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中央财政将督促下达各项转移支付,加紧推进已纳入年度计划的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

在专项债方面,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将新基建、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

在稳住市场主体方面,统筹运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政府采购、社保费缓缴、援企稳岗等政策,为中小企业注血纾困,支持它们健康发展。

在积极扩大投资和消费方面,配合相关部门加快下达基建投资、水利发展等预算,推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阶段性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进一步提振汽车消费,释放内需潜力。

在保障基本民生层面,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完善农业转移人口支持政策,加大对新增落户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奖励力度。完善对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

此外,还将在支持保障粮食能源安全、支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出台支持措施。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方面的相关政策力度超市场预期,体现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市场主体过“好日子”的决心。从举措看,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是力度更大,退税规模更大、行业受益面更广,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并提振经营预期和信心。

二是节奏更快,退税节奏更靠前,专项债发行、使用和财政支出更快,有利于尽快促进经济企稳回升。

三是政策工具更多元,涉及减税降费退税、支出政策、政府采购、民生社保等多方面,财政政策应出尽出。

四是目标更明确,市场主体和地方政府受益更直接,有利于保市场主体保就业。

五是实施积极政策的同时仍强化财政纪律,有利于防范化解风险。

有效精准发力 合理扩大需求稳促进经济增长

在稳增长的各项措施中,积极合理扩大有效需求是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分析指出,当前积极财政支持扩张需求,稳经济措施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