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加力加码“真金白银”稳经济护民生(2)
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引导社会投资方形成稳定预期。石英华指出,财政部门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截至5月27日,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85万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54%,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6万亿元。明确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时限,加快支出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是支持促进居民消费持续恢复。石英华表示,如阶段性的实施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预计减征车购税600亿元,这将进一步提振汽车消费。多地通过消费券等方式促进消费增长,刺激消费潜力释放。
三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财政“保民生”力度不减。数据显示,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933亿元,累计同比增长5.9%。尽管受局地疫情影响,4月末已完成全年预算的30.3%。科学技术、农林水、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支出等重要民生支出分别增长是15.5%、12.9%、7.5%、4.4%和4.1%。石英华表示,在用好流量的同时,进一步盘活存量资金,统筹使用结余资金、闲置资金,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是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关键。
四是强化社会民生兜底保障,加大对困难群体支持。包括:已全部下达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1546.8亿元;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完善农业转移人口支持政策,加大对新增落户人口奖励力度,加大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奖励力度;加大对市县“三保”的转移支付支持力度,最大程度下沉财力,保障基层“三保”支出。保障教师等重点群体工资、养老金等按时发放,保障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患者救治、防疫物资及必要生活物资保供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
欧文汉介绍称,今年已下达的专项债券额度基本能够在6月发行完毕,将对各地专项债券支出进度进行督促,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在拉动有效投资中的积极作用,以稳投资带动稳就业、促增长。
石英华表示,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障“稳定器”作用,为社会稳定托住底线。
针对当前受疫情和退税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县区财政运行压力较大。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财政部优先保障支出,积极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严格落实责任,督促省级财政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财政管理,指导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支出预算管理、加强财政运行监测,筑牢兜实“三保”底线。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也将发挥更大作用,以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融资需求。
《措施》明确提出,今年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万亿元以上。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并将上述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范围。
支持稳定供给 推动全面畅通经济循环
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畅通经济循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