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研的及格线必须是100分”(科技视点·坚持四个面向勇攀科技高峰②)(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6-20 06:57:07
浏览

  “工作等于爱好+责任+信念。”兴趣正好是职业,陈际玮感到自己很幸运。除了喜欢和航天有关的一切打交道,一想到自己参与研制的航天飞行器在高空翱翔,能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陈际玮就感到浑身充满力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试验成功了,让我更加坚定选择的方向;倘若失败了,鞭策我保持清醒和定力。”

  如何把科研工作做好,陈际玮有自己的理解。飞行器控制系统研制,不仅需要科研工作者在技术上寻求开拓突破,还需要在视野上将目光放长远,保有创新意识。“任何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思维,不能只满足于当前的任务指标需求,更要应对未来10年至20年的大趋势,搞好预研项目,促进创新落地。”

  不多的业余时间中,陈际玮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他在手机、电脑上下载了许多学习软件和检索工具,随时追踪全球相关学术动态和研究热点,时刻充电。

  “没有把‘航天报国,青春无悔’挂在嘴上,却都用一生来践行”

  陈际玮从小就有个航天梦,如今,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梦想。

  “小时候,我最爱看《兵器》这本科普杂志,对航天装备版块内容尤其感兴趣。”陈际玮回忆,高中二年级时,坐在教室里观看电视转播,看到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的一刻。

  “航天事业在我心中很崇高,当时我就下决心要参与其中。”填报志愿时,陈际玮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统与控制专业,毕业后如愿加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17所,从此与航天飞行器结下深厚情缘。

  没能成为航天员,更没有机会去太空,儿时的梦想似乎没有实现。但陈际玮在参加工作后却更加明白,火箭腾空而起的荣耀瞬间,背后是无数航天科研工作者默默无闻的付出。如今陈际玮作为幕后一员,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竭尽全力。

  陈际玮说,17所宽松包容的科研环境和亲密的师友关系,给青年人才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他的导师石晓荣,是17所首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吃苦的事,师父总是第一个冲上去;犯难的事,师父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扛。她不会说教你,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先做好。所里的航天人,没有把‘航天报国,青春无悔’挂在嘴上,却都用一生来践行。”

  所里有一位年近90岁的老航天,虽然早就退休了,却仍然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看书、学习,研究最新的航天科研问题,也乐于解答年轻人学术上的困惑。陈际玮看在眼里,深受震动。“终身学习,保持热爱,这是老一辈航天人的风骨,我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和偷懒?”

  当陈际玮也开始带团队时,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效仿17所的优秀前辈,坚持言传身教,恪守质量就是生命信念,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希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信念坚定的队伍。目前,陈际玮带领的年轻团队中,已走出多名90后优秀航天工作者。

  除了偶尔用散步调剂情绪,陈际玮最主要的解压方式还是和同事们交流科研问题。“所里开设了众多学习小组和学术交流讲座,我想不通的时候,就和大家聊天,既是对压力的一种释放,也常常在思路上有所启发。”

  “我的短期目标就是把当下的工作做好。长期目标,就是希望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航天人。不是拿过荣誉才叫优秀,是干完了,让别人真正认可,才是真的优秀。”陈际玮向记者说起自己的心愿。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20日 19 版)

(责编:胡永秋、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