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飞驰复兴号沿着天路看变迁(一线调研)(3)
因为需要跑各种项目的审批手续,从朗县往返林芝和拉萨是尼玛次仁工作的日常。沿途都是山路,开汽车除了危险,时间上也有不确定性。一次,他乘车前往林芝参与项目评审,但是到米林县时遇到山洪,道路被冲断。他不得不留在当地,错过了项目的评审时间。
“重新组织评审,那就得重复投入时间、精力和资金。” 尼玛次仁感慨。
正因如此,尼玛次仁一般需要为路途留出充足的时间,提前一到两天是常事。如今,他再也没有这样的顾虑。第二天在林芝市区有公务,自己下午依然可以在单位正常办公,晚上按时到火车站即可。
应对不确定性意味着额外的成本。无论是探亲还是差旅,人们都期待着更准时、更稳定的交通方式,铁路因此成了更好的选择。
林芝,抵达——
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欣赏着窗外美景,不知不觉间,林芝站到了。这里是众多游客旅途的终点,但对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朵当村村民平措来说,林芝站是他和老乡追求幸福生活的起点。
一列列车缓缓驶入林芝站,和客运的绿色复兴号列车不同,这是一班满载物资的货运列车。
又到了平措的忙碌时刻。“开工了!”平措招呼着伙计,4辆叉车迅速到位,开始卸货作业,要装卸的是饮料和面粉等生活物资。
一年来,包括6100多吨饮食品、3800多吨电器等在内的商品运达林芝站。曾经,这些货物都要经公路运输——费用比现在的火车运输贵好几倍,更别提一些很难利用公路进行大规模运输的特殊建筑材料。
依托铁路发展货运,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还让一些人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将货物装上叉车后,装卸工尼玛调转车头,再把货物整齐地码放在一侧的卡车上,操作行云流水,相当熟练。平措竖起了大拇指:“看到旁边的大吊车没有?尼玛正准备考证。要是考过了,工资又能长不少!”
去年夏天最忙的时候,货场里总共有六七十名装卸工人,朵当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大多在这里工作。“此前大家外出打工,辛苦不说,心里还要惦记着家人。如今在货场工作,干完活就能回家吃饭。”平措说。
眼下,铁路部门就近招收了400多名群众从事保洁、安检等工作。依靠拉林铁路,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拉林铁路通车之日,当地居民的朋友圈里传播着一则短视频:复兴号驶过,一群在地里坐着的群众向铁路挥手致意,一个孩子兴奋地摇摆起来。那时,人们对这趟列车还很陌生。
拉林铁路通车一周年之际,记者在车上遇到一个叫卓玛的孩子。她来自那曲市安多县申格卡岗村——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乘坐动车组列车。向窗外眺望,卓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火车在桥梁和隧道中穿行,山川河流、楼房道路也不断在她的眸子里闪过。
卓玛终会习惯复兴号飞驰雪域高原,如同她会习惯家乡的日新月异一般。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5日 10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