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站展新颜(产经观察·重大工程捷报传①)(2)
如今,北京丰台站承担京广高铁、京港高铁及京沪、京九普速线等多条线路始发终到作业,运营初期安排开行列车120列,与北京站、北京西站等铁路枢纽分工更科学合理。
工程创新
降噪减震增荷载,质量管理全周期
“多层叠跑”的站房结构,节约土地、便利换乘,既给建设者出了难题,也为中国建造不断创新提供了舞台。
增强结构承载力,新构想顺利落地。
“前所未有的重大工程,往往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铁建工集团北京丰台站项目经理吴长路说,火车站不仅要像体育馆、图书馆等大型建筑一样满足静荷载的要求,更要考虑不同速度等级列车运动等扰动因素影响下的站房结构承载力。
为了承担高速、普速列车动荷载,丰台站采用了以劲钢结构为主的主体结构。承托普速车场的九宫格箱型钢管混凝土柱,最大截面超过9平方米;承托高速车场的劲性钢骨梁,支撑跨度达21.5米。
“从北京南站到鸟巢,再到大兴机场,像丰台站这么复杂的大型结构还是第一次碰到。”干了20多年工程的钢筋工刘合良回忆,丰台站一根超大梁施工,就要密集绑扎252根纵向钢筋和近2000根箍筋,而一根箍筋就需要3名作业人员协同施工。
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技术大显身手。
丰台站钢结构工程用钢量近20万吨,钢构件尺寸大,内部腔体像“九宫格”火锅,焊接起来十分复杂。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项目团队对1万多处钢结构构件、7万多条焊缝逐一编号,让它们都拥有可追溯的“身份证”。
“我们搭建了钢结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每个构件都有唯一的编号,谁焊接的,什么时间焊接的,用手机扫二维码,一目了然。”中铁建工北京丰台站BIM(建筑信息模型)及信息化中心负责人董无穷说。
降噪减震双管齐下,新材料广泛应用。
中铁建工集团北京丰台站指挥部总工程师许慧介绍,为了减少双层车场给旅客候车带来的震感,建设者在结构柱与梁之间安装了阻尼器和钢支座,犹如在高架候车层顶板上装了“缓冲气囊”。此外,地下室墙面、楼板等都喷涂了无机纤维保温吸音材料,候车大厅吊顶的穿孔铝板也可以吸收噪声。
大规模施工组织,新工法破解难题。
北京丰台站高峰期有150余支协作队伍、6000余名一线施工人员同时作战,周边还有地铁线、市政道路同期施工,施工组织难度不小。结合近500座铁路站房建设经验,中铁建工集团探索出结构施工阶段的“平行+立体”组合流水施工方式、装修施工阶段的“大网格、小流水”施工组织新模式,巧用“跳挖法”“跳仓法”等施工工艺,还自主研发了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塔吊与履带吊防碰撞系统。这些均为超大工程“大兵团作战”留下了宝贵的施工组织经验。
绿色人文
环保理念全融入,候车舒适无障碍
丰台站不仅建筑体量大,还是一座绿色人文车站。
“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许慧说,通过运用建筑信息模型、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丰台站工程建造不仅更安全高效,还更绿色低碳。例如,运用钢结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和钢筋自动化加工模式,累计减少碳排放50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