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湾区创新是关键(新实践新思考)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要抓住机遇,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关键在创新。只有瞄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胆闯、大胆试,才能开出一条新路来。
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要发挥粵港澳综合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流通。
大湾区正在不断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路径。超级工程跨海穿洋,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建设加速成形,备受瞩目;“湾区通办”,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规则衔接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设施“硬联通”到机制“软联通”,大湾区正加快推动粤港澳三地促进资本、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充分激发出大湾区的创新活力。
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引,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9+2”各城市基于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在科技创新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组建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推出面对境外人才的所得税补贴政策、探索科研创新合作模式……破除瓶颈,打破制约,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迸发创新能量。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3年多来,大湾区科技创新交流合作进入全新阶段。今天的大湾区,处处涌动着科技创新的生机活力,每一座城市都寻找新的机遇、谋求更好发展。一批批高素质人才、研发平台、产业化基地在这里形成聚合效应,大湾区科技创新活力尽显。
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要推动金融创新和服务业创新。推动横琴、前海等重点区域金融创新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抓住现代服务业“牛鼻子”、建设强大服务经济是粤港澳大湾区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三地资金的高效融通。“深港通”、债券“南向通”、“跨境理财通”等落地实施,人民币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
现代服务业是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必须进一步优化公共社会服务业,重点提升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医疗、生态环境等公共社会服务业发展水平,通过更加优质的公共社会服务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环境,汇集更多创新人才、孕育创新型产业,以滋养大湾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风起珠江口,扬帆正当时。如今的大湾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处在大发展的关键期,一项项体制机制障碍被破除,创新要素流动更加畅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湾区建设不断迎来新气象、取得新成效。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到2035年大湾区将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规划,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只要抓住创新这个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将迎来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明天!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