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山下,来了一批“乡村振兴专项研究生”
新华社西安7月6日电(记者王承昊、陈昌奇、祖诗琪)又到一年毕业季,看着即将踏上新征程的学长学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郭峥岩内心清楚,当一年后属于他的毕业季到来时,他将与那片奋斗近一年的黄土地再续前缘。
去年10月,沟峁山梁间的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迎来15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专项研究生,他们被分别下派至该镇的15个行政村,去施展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从象牙塔走进黄土地,一边是实验室,一边是基层,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本领恐慌。
脚下有土,心中有谱。“走进大棚才知果苗长得挺不挺,走进农家才知村民过得好不好。”专项班班长阮国兵说,为了掌握乡村的一手情况,他们经常跟着村干部下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聊天拉家常。
河庄坪镇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壑纵横、梁峁起伏。郭峥岩所在的红庄村依地形发展山地苹果,但连年的冰雹灾害,使得产业规模小且脆弱,严重打击了村民种植积极性。
“针对频繁出现的冰雹灾害,可以换种黄桃、樱桃等可以规避灾害的水果。”郭峥岩发现问题后主动当起了“科技参谋”,他为红庄村提出“1+2+1”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设想,即以确保粮食安全为主的基础产业,以山地水果、食用菌为主的两大主导产业,以及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特色产业,并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和循环农业思路。
在与当地村民交流想法后,郭峥岩很快发现村民的保守思想一时难以转变。“起初,老乡们对新建产业不太看好,就算有大棚,也想租出去,不愿自己干。”郭峥岩说,为了说服村民,他一户户地走访,耐心说明情况,村民的积极性也被渐渐调动起来。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郭峥岩在村干部和学校的帮助下,为红庄村新建菌菇大棚19座、蔬果棚7座,目前已投入生产。
“去年小郭来了之后,帮我们建了这些大棚,现在苗都好着呢,应该能卖个好价钱。”红庄村村民叶长城说,平常遇到“疑难杂症”可以随时微信联系郭峥岩。
“这群孩子为河庄坪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特别是在利用电商平台发展产业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河庄坪镇党委书记刘震表示,他们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弥补了人才的短缺。
“来到基层才发现自己只能算是‘三农’领域新学生。”学农6年的王芳坦言,初到河庄坪时她时常担心自己“才不堪任”,但经过近一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她觉得自己离一名合格的知农、爱农、懂农的新农人又近了一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副院长冯永忠表示,近一年来,15位同学静下心、沉下身,解决基层问题和调查分析的能力得到提高,对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强的使命担当。
“我长在农村,小时候常听人说好好读书才能逃离农村。”郭峥岩说,“而我觉得好好学习恰恰更要回到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回报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