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短视频正搭建起网络学习新空间(4)
杨藩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的种子,就看谁能把它浇灌开。对于评论区的留言,杨藩基本上做到有问必答,“我用视频激发大家的兴趣,也许有人会因此成为画家,也许有人因此多了一些关于美的思考与认识”。他把美术创作比作赛场上运动员的比赛,艺术科普则像是在公园里带领老人、孩子们锻炼身体,“这两者同样重要”。
对于泛知识类短视频的订阅者来说,并不总是认可内容创作者发布的内容,存在分歧与争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正因“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相关的知识页面才能不断丰富并变得更加好看。
“有网友会在我们的视频下面留下大段的文字分享自己的观点。确实我们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大家会非常认真地思考我们的评测环节是否足够科学,我们的主笔都会主动去和网友作交流。”赵新宇说。他提到,“凰家实验室”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希望受众能够对一件产品的优劣有独立的思考,“一方面要跳出消费宣传,另一方面也不要因为我们的评测就对某个产品‘一棍子打死’”。
在基于共同兴趣构成的网络学习社区中,受众不仅获得知识,也在观看和互动中获得着情感满足。对于BiteClub博主“陈老师”来说,这种情感交流同样也是双向的:“每期的留言我都会去看,但说实话心里是很害怕看评论的。哪怕连着五条评论都是正面的,有一条负面的,也会很难过。”针对一些质疑的声音,原本在镜头前搞笑幽默的他也会认真解释。有网友留言鼓励道:“别因为他们的否定就束手束脚的,这次失败吸取了教训并在下一次行动的时候积极调整就好。我很喜欢这个不够完美,但能为大家的周五带来欢乐的陈老师。”
这样的留言让“陈老师”倍感珍惜:“我们和粉丝的关系更多是像朋友一样,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有时在路上碰到看过我视频的人,他们会主动打招呼,虽然叫不出我的准确名字,但能记得我在节目里开过的玩笑,这些都让我感到很高兴。”
在积极、正向的引导下,因为共同的兴趣,泛知识类短视频下汇聚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社区。
让人们愿意为知识付费
——保证内容含金量的同时实现创作与营收平衡
泛知识类短视频兴起以来,各大平台都推出激励计划,通过资金和流量的支持鼓励优质内容创作。对于非公益性账号来说,仅靠平台补贴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头部效应下,有些中小体量的内容创作者较难糊口。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的传播属性和平台运营逻辑下,内容创作者的生存依赖于内容的传播力与受众的注意力。如何保证内容的知识含量同时实现创作与营收平衡,是泛知识类短视频创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构建内容付费、知识付费模式是许多平台和内容创作者实现商业价值转化的手段。知识创作机构“光年课堂”创始人李媛媛有着近二十年传统出版行业的工作经历。在她看来,无论是传统内容生产还是互联网思维下的内容生产,“内容为王”始终是不变的法则,“知识付费内容的创作者,必须要细心打磨,要对知识负责、对受众负责”。
“为什么有人愿意为你的内容付费”是李媛媛常在思考的问题,她的答案是提高内容的附加值。在电视剧《人世间》热播期间,“光年课堂”推出了“《人世间》原著人物命运解读”系列内容,从原著的创作思想出发,结合大量的历史背景知识,解读每个人物面临的现实与困境,传递出“不完美,才是人生”的生活常态。“我们不会去做知识的‘搬运工’,一定是在艺术化的加工中传递出新的内容与启迪,要给出影片中涉及但没有呈现出的深层次内容。”李媛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