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高铁建设者:奋斗铸就不凡坚守见证成就
京广高铁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的重要“一纵”,也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则可视为这条重要铁路线的又一新起点。
在京广高铁安全标准示范线上,有这么一群建设者们,他们坚守岗位十余年,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投入建设工作,为我国铁路事业建设播撒青春与汗水。
铁路不止是岗位 更是难以割舍的情结
“京广高铁毕竟是修在我家门口的铁路,是造福父老乡亲的好事,辛苦劳累也值了。”每当身边有人提起京广高铁,尹德忠都满脸自豪。
尹德忠现任石家庄高铁线路车间技术指导。1988年,年仅17岁的尹德忠成为了一名铁路职工,自那时起,他便与京广线路结缘。从普速到高铁,从白班到夜班,从普通线路工到工班长,尹德忠一直奋斗在这条纵贯南北的钢铁巨龙上。
2012年,尹德忠凭借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技术从原岗位转战支援京广高铁建设,为赶进度、保质量,家离单位仅仅8公里的他,曾一连20多天吃住在线路旁。
高铁时速要跑到350公里,这对设备线路的全方位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车间技术指导的尹德忠肩负重任,“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失败重来的机会,必须以最高标准对待每一项工作。”尹德忠说道。
与京广线路结缘的尹德忠,也通过铁路与担任石家庄站客运员的妻子结缘,组建了“双铁”家庭。“我自问对工作几乎没有疏忽,但对家庭却亏欠不少。”对于自己的“双铁”家庭,尹德忠感慨良多。
“一毫米误差不会妨碍行车安全,但对乘车舒适度可能会产生影响,我们追求的是让每位旅客都能够既安全又舒适地乘坐高铁,再细微的误差也不能放过。”在京广高铁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中负责线路精调与检测工作的袁拥军说。
道岔设备在工务系统来说是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在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中,作为石家庄高铁线路车间维修工区副工长的袁拥军带领同事们与电务车间密切配合,忙碌了30个天窗,43组道岔质量终于达到了预期目标。
袁拥军从小受到同为铁路人的父亲影响,在1988年就与京广铁路早早结缘,在老京广线上奉献青春。“父亲在老京广线的时候很困难,每天背着工务老‘四大件’一走就是十几公里,虽然辛苦却很少听到父亲说累。如今咱们外出作业用的仪器工具都是高科技,真是赶上了好时候。”袁拥军已对老一辈铁路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耳濡目染。
今年6月,袁拥军的儿子也即将从铁路院校毕业,从父亲手中再次接过接力棒,守护高铁有轨飞行。一条铁路线,将三代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是“粗汉子” 更是精益求精的铁路建设者
“遇到问题要敢碰硬,这样才能了解问题本身,下一次坚决杜绝问题重复发生”现任北京通信段石家庄车间副主任何旸说道。
在京广高铁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中,何旸主管车间安全及高铁维护工作,“较真”是他对待工作的一贯原则。
在一次夜间隧道内设备检查的过程中,通过测试他发现天线馈缆的指标略高于正常值,本着不放过每件问题的态度,他组织大家跳进槽道内一米一米的细致查找缆线的问题,发现损伤后,及时组织人员对受伤馈缆进行了更换,避免了因为通信设备不良可能造成的动车组行车故障。
北京通信段石家庄车间副主任何旸。中国铁路供图
“走,我跟你一块儿去现场”,这是谷梦雄常说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