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效)(2)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不折不扣做好督察整改,打好碧水保卫战、实现入海河流消劣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压茬推进,深化“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四大措施,累计完成工程项目6700余个。天津市用3年时间对全市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每年约10亿吨城镇污水由劣Ⅴ类转变为Ⅳ类或Ⅴ类。
12条入海河流中,治理难度最大的就是独流减河。在督察推动下,天津市为独流减河量身定制治理方案,包括治理城镇污水、改造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沿岸生态修复工程等。
经过大力治理,独流减河水环境持续改善,万家码头国控断面达到Ⅳ类标准。2017年天津市12条入海河流水质全部为劣Ⅴ类,到2021年已总体达到Ⅳ类标准,全市水环境质量发生质的转变。2021年,天津海河(河北区段)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一批美丽河湖提名案例。
“全部消劣只是起点,更重要的是做好下半篇文章。”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孙韧表示,下一阶段,天津将坚持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打好入海河流水质提升攻坚战,推动重点河湖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
确保鸟类繁衍栖息不受人为活动干扰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伴随着声声脆鸣,一行水鸟振翅高飞,翱翔蓝天。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以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呵护着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2017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存在保护区被侵占、游客违规进入缓冲区等问题。保护区管委会直面问题、立行立改,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游客违规进入保护区缓冲区’问题被指出后,保护区坚决关停了‘观鸟秘境’旅游项目。同时,关闭了观鸟网上预约通道,拆除相关标识牌、广告牌,增设生态保护宣传牌。”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古金魁介绍,保护区还对道路出入口、鸟类分布区等关键位置实行24小时全面监控,确保鸟类繁衍栖息不受人为活动干扰。
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保护区管委会高级工程师赵亚杰通过大屏幕实时观察着鸟类。监控画面中,东方白鹳等鸟类的一举一动都一目了然。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干扰,保护区加强智慧监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打造全方位监管体系。
“我们不断强化督导调度,采取清单督战、暗查督战等方式,有力推动保护区问题整治。”古金魁说,此前督察指出的1391个问题点位,已于2020年11月完成整改销号。
近年来,保护区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修复盐地碱蓬、海草床4.7万亩,生态补水4.52亿立方米,取得了“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的良好湿地修复效果。2017年以来,保护区湿地面积增长了188平方千米,原先的光板地、盐碱滩,变成了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大美湿地。
据统计,在黄河三角洲,鸟类已由保护区建立之初的187种,增至现在的371种。这里已经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每年经这里迁徙过往的鸟类超600万只。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2日 06 版)
(责编:赵竹青、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