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带动产业做优(2)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是在临港新片区内设立的物理围网区域,包括芦潮港区域、小洋山岛区域、浦东机场南部区域等3个区域5个区块。这里有特殊的监管模式,首创以“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账册等为代表的全新海关监管制度,取消了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这里有特殊的政策制度,对境外进入物理围网区域内的货物、物理围网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和服务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
今年1月份至7月份,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值1000.9亿元,同比增长34.4%。可以说,自2020年挂牌以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已初具规模,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作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在全面实施综合保税区政策的基础上,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不断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提供样板。
今年3月份,国内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液化天然气)加注业务在洋山港区盛东码头落地。一艘全球最大型的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加注船花了13个小时为法国达飞集团集装箱船加注了7066立方米LNG。洋山港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三个能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保税LNG“船到船”加注的港口,这不仅为洋山港集聚了高端航运服务资源,也拓展了其全球枢纽港功能。
8月23日,临港新片区加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正式发布并提出新的目标,至2025年,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目标实现1万亿元以上区域经营总收入、实现100亿元以上保税创新业态进出口值目标。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说,未来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还将建设保税船供公共服务平台、国际集装箱运价交易平台、“中国洋山港”船籍港平台等功能平台,并大力发展保税维修检测、保税加工制造、保税研发设计、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离岸贸易等新兴业态,成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窗口。
探索差异化制度
就在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周年之际,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也随即出台。这也意味着上海将在市级事权范围内最大力度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差异化制度探索,并赋予临港新片区更多改革自主权和先行先试任务。
对于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建设路径,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表示,要突出本市事权、突出重大项目、突出城市功能。在地方事权范围内,推出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围绕产业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项目三大领域,从产业发展全链条、项目落地全生命周期出发,强化政策的可操作性。同时,要聚焦“产”“城”“人”协调发展,在综合交通体系、人才落户、教育资源、土地使用等方面提出一批支持政策。
下放事权,大胆尝试,临港不断先行先试。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智能公交、无人小巴在这里开始了公共测试体验。“我们把环滴水湖最内侧的辅路留出来,作为上海第一条可供无人驾驶公交车测试的公共开放道路。”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说,在这条8.7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专用道路上,临港公交正通过智能网联场景落地,达到多级别自动驾驶车辆混行场景应用的目标。临港公交方面表示,在完成规定安全里程积累并通过评审后,智能公交和无人小巴这两种车型便可正式开始载客运营,一个环滴水湖的未来交通生态圈将开启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