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技术支持让民乐村“盐碱地”变“致富田”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11-20 13:02:07
浏览

8月底,嫩江湾畔的吉林省西部大安市,叉干镇民乐村的水稻开始灌浆,稻穗日渐饱满。这是孙秀凤种水稻的第6个年头,今年她家一共种了9公顷。

民乐村现在有大约1136公顷水稻田,亩产1000至1200斤,这应该是这片土地给予村民们最好的回报了。风起时,稻浪翻滚,湿润的空气里弥散着淡淡的稻香,而仅仅就在6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所谓碱不拉就是盐碱地,像碱面子一样的盐碱土是这片盐碱地最大的特征。大安市所在的吉林省西部虽然地处中国东北平原,却不是人们印象里肥沃的黑土地,按照土质区别,这里属于苏打盐碱地。

记者:苏打盐碱地和我们通常理解的盐碱地有什么不同?

自然资源局 李金有:它的区别它的含量,(苏打盐碱土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就是俗称的小苏打,咱们吃的面起子就是这种成分。但是放到土壤当中他对土壤的危害性特别大,钠离子一多其他物质就进不去了,把苗给伤害了。

土壤酸碱度,也就是pH值超过7.5,就会被判定为碱性土壤,而大安盐碱地的pH值平均高达9至10.5。通常,盐碱含量高的地方裸露在地表高处,而有地表水覆盖的洼地,往往盐碱含量相对较低,村民们根据经验,把这些地方开垦出来用于耕作。

盐碱地被称作地球之藓,高处的重度盐碱地和地处的轻度盐碱地犬牙交错,村民们只能见缝插针地小心耕作,虽然低洼处盐碱含量相对较低,但毕竟不是正常的土壤,一不留神还会变成重度的盐碱土。

吉林省大安市自然资源局 原总工程师 李金有:这个地方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年九旱,降雨量非常低,蒸发量大,蒸发量是降雨量的四倍。蒸发就把土体当中的盐分带到地表上来,然后逐渐积累。另外很重要的是没有什么措施,所以它就逐渐向其他地方蔓延,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给田间的道路、引水和排水设施建设增加了难度,长期以来,盐碱地区域里的耕地只能种植那些不需要太多设施的玉米、高粱等旱地作物。

在大安,一度流传着 “碱地白花花,秋后不收啥”的俗语。脱贫攻坚战前,作为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县级市,日益加剧的土地盐碱化,成了让大安市不得不直面的现实。大安市曾是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吉林省8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2015年时,民乐村依然有2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朱寄铭当时在民乐村所属的叉干镇担任党委书记。

吉林省大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朱寄铭:2015年末国家开始脱贫攻坚工作,最主要的是老百姓的收入问题。老百姓只要挣到钱了,他就能脱贫。通过什么渠道你挣到钱?我们现在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资源。虽然有土地资源,但我们不是老百姓所谓的粮田,都是原来那种盐碱地。

根据国家原国土资源部2021年8月1日公布的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结果显示,大安市共有95.78万亩盐碱地为未利用地。根据大安市自然资源局提供的数据,仅民乐村就有大约790公顷的盐碱地。

至今,看着这满眼的黄绿,民乐村的村民对6年前发生的事情还是有些匪夷所思。几十年来一直广种薄收的盐碱地,突然间变成了高标准的粮田,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虽然一些农户小规模地水稻种植曾经失败过,但是用种植水稻的方式来改良盐碱地,并不是农民的异想天开,这种方式早已成为研究东北苏打盐碱地治理的科学家们的共识。2012年,李金有担任了当时的大安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谋划盐碱地治理的工作。

吉林省大安市自然资源局 原总工程师 李金有:重盐碱地土壤的恶劣结构,必须得用改良剂去进行改良。我们总结出来以稻制碱是最成功的办法,在水层作物下才能够控制盐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