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技术支持让民乐村“盐碱地”变“致富田”(2)
先将高低不平的盐碱地平整,压上沙土后进行旋耕,用土壤改良剂干预,再放水泡田洗田,在此基础上进行水稻种植,就是所谓以稻治碱。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大安在历史上一直是座望水兴叹的城市。
大安市地处吉林省西部,嫩江、洮儿河从境内流过,因为没有足够的引水和排水系统,只能任由河水向东奔流汇入松花江,而无法获取它们的水资源。
十几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借助国家和省级财政持续投入,大安市实施了一系列大型引水和排水工程,不仅引进了嫩江和洮儿河的水,在此基础上,还把大安市内的一些水塘、湖面和引进的河水连在了一起,为盐碱地改造提供了水利基础,连民乐村都具备了就近引水的条件。
仅仅有水还不够,要建设水稻田,平整的土地、完备的田间配套设施必不可少,加之土壤改良,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没有钱,只能等。党的十八大后,粮食安全成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各地积极加大了耕地投入。2015年,机会终于来了,大安市原国土资源局向吉林省级财政争取到了一个1.4亿的土地整理项目。
吉林省大安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刘树东:建设占用耕地要补充耕地,按照土地管理法要求就是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把这个(盐碱)地做出来以后。一是我们本地占用耕地时候需要补充耕地,等多余的(地)拿到国家和其他地区给我们一个经济上的补偿。
一旦把未利用的盐碱地改良成耕地,就可以在国土资源系统的占补平衡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这些耕地指标会被那些占用了耕地却无法就地补充的地区购买,交易价格一般为被占用地或者周边耕地数十年的收入总和。盐碱地被整理成水稻田后,不仅能让农民的耕地条件变好,耕作面积变大,还能再利用占补平衡政策进行耕地指标的交易,为大安市地方财政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在当时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中,这个项目无论对大安的贫困人口脱贫还是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民乐村贫困人口较多,属于重度盐碱区,附近又有水利设施,被选为项目实施地。
2016年新年前后,民乐村村民们突然听说了一个消息,村里的两个村民小组,胡昌窝棚和董勤屯的土地将全部被纳入整理项目,其中包括大约200多公顷现有耕地和与其交错分布的大约790公顷盐碱地,以及近600公顷的荒草地、未生长树木的林地等其他地块,这些土地经过平整、盐碱治理、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将形成的1000多公顷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水稻田。
2016年,土地整理项目在民乐村掀起了轩然大波,村民为什么会反对一个看上去能够让他们增收的项目?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朱寄铭觉得他这两年抵十年呢?
2016年3月11日,民乐村为了讨论土地整理项目召开第一次村民代表会,朱寄铭和李金有都来了。
在这次村民代表会议上,民乐村的土地整理项目没有通过。
大安市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都要经过六个必须的民主决策程序。第一步党支部提议、第二步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第三部党员大会审议,第四部议案公告,第五步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最后一步结果公布,俗称“六步工作法”。民乐村土地整理项目连第一步都差点儿没有迈出去。
2015年秋天,朱寄铭第一次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村支书李长江。
李长江告诉记者,2015年左右,民乐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大约4000元,村集体几乎也任何收入,如果抛开他个人得失,这件事情对民乐村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2016年年初,民乐村土地整理项目终于可以拿到村两委联席会议上讨论了,但村干部们的反应异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