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苹果为什么这么红(深度观察)(5)
洛川县阿寺村,被称为“苹果第一村”。苹果起始园里,李新安当年种下的苹果树,依然生机勃勃。苹果文化步行街两旁,窑洞改建的商铺和各种苹果造型的雕塑朴拙可爱……满满的苹果元素,让阿寺村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不少“果粉”前来赏果、摘果、买果、品味苹果文化。“赶上旺季,一天能挣2000多元。”经营农家乐的刘海霞,高兴得合不拢嘴。
果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农文旅深度融合,改变着阿寺村。曾经靠天吃饭的贫困村,去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5万元。
围绕一颗小苹果,打好农文旅“融合牌”。延安全市开展果树认养26.97万株,建成苹果旅游观光园区46个,年吸引游客170万人次。从品尝到欣赏、体验,苹果功能被开发、价值实现跃升,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也随之打开新天地。
“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苹果产业振兴的重要动能。”延安市果业中心副主任王建锋说,以苹果种植为代表的一产,以果筐、纸箱加工为代表的二产,以仓储物流、乡村旅游为代表的三产,日益加速加深融合,聚合效益让苹果这个“铁杆庄稼”成了群众致富的“金蛋蛋”。
一业兴,百业旺。
如今在延安,一个以苹果为中心,串起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格局正逐步铺展。去年,全市苹果产业综合产值387.8亿元,比2017年增长159.4%。
延安苹果下一步怎么做大做强?
“用全产业链思维,引领苹果产业化发展。”路树国说,“下一步,要加快补链、延链、壮链、强链,促进全要素集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红彤彤的苹果才下枝头,鼓鼓的花芽又积攒新的力量。
行走黄土地,解码红苹果,感受越来越真切:这是一颗饱含初心的奋斗果,一颗广连市场的致富果,一颗大有前途的振兴果。
立冬已过,万物收藏,蓄能蕴新。
“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新时代要当好新农民……”心底里唱出的信天游,回荡在陕北的山峁沟梁。
(本报记者高云才、朱隽、龚仕建、刘维涛、顾仲阳、王浩、常钦、李晓晴)
图①:国家级洛川苹果科技创新园。
任 健摄
图②:果农在洛川县阿寺村果园采摘苹果。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图③:安塞区南沟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工作人员在分拣苹果。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图④:南沟村新貌。
刘 刚摄
图表数据来源:延安市果业中心
(责编:袁勃、赵欣悦)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