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创新“无人区”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1-02 09:49:06
浏览

原标题:勇闯创新“无人区”

广东东莞松山湖畔,坐落着我国已建成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国之重器”,是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运行以来取得了多项重要科学成果。

如今,中国散裂中子源已经建成包括通用粉末衍射仪、多功能反射仪、小角散射仪、多物理谱仪和大气中子辐照谱仪在内的5台谱仪。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的设计通量是同功率英国散裂中子源谱仪的4到5倍;分辨率与兆瓦级的美国散裂中子源同类谱仪相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介绍:“近些年来,中国学者申请国外散裂中子源的实验机时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自主研发必须首先做到设备不再受制于人。我们按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攻克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中国散裂中子源的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们将始终坚持自立自强,以原创性引领性的科研成果弘扬中国科学家的骨气。”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负责人殷雯研究员信心十足。

从2007年落户广东东莞,到2018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再到如今散裂中子源二期项目加快推进,中国散裂中子源始终坚持自立自强。

“嫦娥七号”要去月球找水,怎么找?中国散裂中子源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22年11月16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团队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束流线上开展了“嫦娥七号”重要载荷——“中子伽马谱仪”的中子标定实验,该载荷将用于获得月表的水分布。

中国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为我国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资源环境和新能源等领域提供了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科研平台。

中国散裂中子源2018年对外开放运行,很多高校院所的专家们慕名而来。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已累计完成8轮开放运行,一年开放机时超过5000小时,拥有约4000个注册用户,完成课题800余项,在航空航天、量子、能源、合金、高分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催生了一批源头创新硕果。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还积极推进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实验装置。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副主任金大鹏分析:“党的二十大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角度,提出要优化国家科研机构的定位和布局,散裂中子源作为大科学装置,可以继续发挥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当前,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项目正加快推进,项目建成后,打靶功率将从100千瓦提升到500千瓦。到2030年,散裂中子源将带动我国中子散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科学全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行走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园区,总会与一个个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不期而遇。如今,这里已汇聚了一支500多人的科研和工程队伍,其平均年龄不到37岁,许多青年科研人员已担任系统负责人。

勇闯创新“无人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基础研究上矢志不渝、在辐射带动上勇于担当,不断支撑我国科技前沿研究和基础研究,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图为位于广东东莞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