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科学研究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何建立学术声誉(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3-16 17:40:06
浏览

陈国强:我从事的合成生物学是一个交叉学科。改造一个微生物对我而言很容易,但放大成一个很大的系统进行细胞培养对我来说难度很大,而在化工系,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生命科学里面有一个DNA生物信息学,这些信息反而是自动化系做得非常好,依靠高速计算的设施以及算法,能更好解决挖掘微生物DNA功能以及调控的问题,这是清华多学科背景融合带来的益处。

主持人:学科融合是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如何管理好交叉学科?

王宏伟:学科发展不停地演进,管理范式也要随着学科变化而改变。从学校层面来说,一是要从科研经费上给予支持,培育相关项目;二是从评价体制方面,鼓励交叉学科要有新的评价体系,针对交叉学科设计相关评定手段。比如合成生物学,既有化工系团队也有生命学院团队参加,就需要在学校层面上有一些设计,确保从交叉项目里培养出来的学生得到认可。

从生命科学研究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何建立学术声誉

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

好的基础研究才能走向产学研结合

主持人:陈教授,我们关注到您专注可降解生物材料研发有三十六七年了,最近在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您的研究也是从基础科学开始的,最后又怎么走向产学研结合呢?

陈国强:研究成果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小反应器没有工业上常见的染菌过程,而大反应器很难保证每一处都是密闭的。放大过程中培养合成生物学改造的微生物,系统做得越大,整个体系因染菌而崩溃的风险就越大。

最近15年时间我们从基础研究做起,用不易染菌的嗜盐菌为底盘,发展了“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从而解决了生物工业技术放大的问题。这是不断从基础研究走向应用,又从应用返回基础研究的反复过程。未来产学研结合要与工业界多接触,工业界的题目跟实验室不同,实验室更多从机制方面去研究现象,工业上是遇到问题再回头去寻找基础的答案。

主持人:产学研结合涉及机制、团队、方向等的选择,生命科学学院是以什么样的机制推进的?

陈国强:对应用基础研究而言,只有基础没有应用是不完整的,所以我们就会不断努力适应产业环境。比如我们通过基础研究结合应用研究的方法,不断降低生物降解材料的制造成本,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现在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学校、学院对转化很支持,科研人员比较有自由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主持人:生命科学学院采用什么样的选题机制?

王宏伟:生命科学是一个基础科学,所以大部分选题最初是由好奇心驱动的一些自由探索的选题。但好奇心驱动的选题并不意味着没有参照系,还是要与人类对于生命科学前沿的一些困惑以及经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像CRISPR/Cas、PCR等技术,最初被发现时并没有直接与经济和社会、生物技术产生联系,而是科学家的一种自由探索。但科学家后续继续耕耘、探索,最后产生了很多重要的生物技术。

现在清华的生命科学研究,也是这样一个基本模式,大家开展自由探索,一旦做出第一个发现,在此基础上就会去思考它能对社会、为人类带来什么贡献,这时候就会很自然地开始一些有组织的科研。实际上是把科学家共同的兴趣和爱好集中到一起,共同攻关,解决社会、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

主持人: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开始是基础研究,慢慢转向应用基础研究。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该怎么引导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