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从来没有“边”——“青春小店”链接亿万青年(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5-19 10:46:07
浏览

开店之前,我走访了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20多家“青春小店”,深受触动和震撼,一个个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青春小店”,也是一个个年轻人“一起向未来”的希望。他们中间,既有不少掌握各类职业技能的青年,也有不少留学归来的大学生、研究生;既有日夜不辞辛苦的打工者,也有“日日新,苟日新”的创新者;既有曾经开店不到几个月就关张的屡败屡战者,也有初次创业就遭遇疫情的倔强坚守者……

或许有人不把他们列为传统观念中的“主流青年”,但恰恰是亿万朝气蓬勃的“青春小店”青年,代表了烟火人间的丰富多彩、城乡发展的生机盎然、数字智能的时尚活法、文化精神的接力传承。他们构成了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他们汇聚在一起,就能够部分地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面貌。

奋斗没有“边”

前不久去江苏南京发现,科巷等街区的特色“青春小店”如雨后春笋。美食、文化、旅游、交友等,传统小店功能放大了数倍。这背后有当地政府强力的支持。

南京市在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基础上,推出“小店计划”,通过实施引流聚气、数字升级、降本增效、便民服务、示范引领五大行动,推动小店经济便民化、特色化、数字化发展。

小店有人气,街道有生机,城市才有活力。在成都三色路夜市、苏州双塔市集、上海田子坊、北京隆福寺……特色各异的“小店”不仅是商业聚集地,更是一道人文景观,彰显的是历史底蕴,表达的是文化基因,展现的是地域自信。它们吸引人们驻足、游玩、购物和“打卡”,让人情不自禁故地重游,而在不知不觉中,青年的就业创业也不断创造和带动新的生活消费方式。

我们看到,00后山西姑娘郑梦婷童年意外丧失听力,后来到南京学习制作咖啡糕点,成为“当趣·无声咖啡”店的一名咖啡师。小店的收入,支撑起她在这个城市的稳定生活。上海,90后法餐主厨钟丽丽在巨鹿路摆摊,即便是路边烧烤的食材,也要精心挑选,制作标准严苛。小摊边的昏黄路灯下,食客们手捧餐盒,分享食物,蒸腾出别样的烟火气。这个只身来上海打拼的广西姑娘,给自己取英文名Fifi,寓意Fighting(奋斗)。

有人评价,这就是靠双手努力打拼的青年模样。诚然,最困难之际,生命之顽强由最一线的年轻人创造。小店是市场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小店虽小,却极具韧性,坚如磐石,支撑着这样的年轻人踏踏实实的生活。

据国内头部科技零售平台数据,今年一季度,上海新开特色小店数量超3万家;在福建省,仅福州市就在该平台新增近1万家小店,覆盖近700个品类。这些数据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如今,“青春小店”不仅是年轻人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也承载了新一代青年的生活方式。更多“小而美”“小而潮”“小而新”的特色小店涌现,其呈现的流动化、离散化、碎片化、弹性化,描摹出当代青年就业创业新模式——工作的时间、空间发生裂变,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推陈出新。

今年4月,中国青年报社对1242名受访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88.3%的受访青年喜欢自由度高的工作。受访青年认为,高自由度工作更考验协调整合能力、自我驱动力和规划能力。76.9%的受访青年表示,高自由度工作会让自己在工作中更有成就感。

“小店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让我离真实生活更近了。”大金鹅咖啡店店主之一信云裳说。这对90后情侣怀揣对咖啡的高品质追求,试图打造咖啡俱乐部。许多粉丝将期待寄放在这个方寸小店,一句“拜托你们一定要开下去啊”,让他们每每念及,便充满动力。

服务没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