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之美丨“千万工程”启示录之一:人居环境,打底美好乡村生活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6-20 16:13:07
浏览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总结推广“千万工程”的经验,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先行具有重要意义。今(6月19日)起潮新闻推出系列报道《“千万工程”启示录》,旨在观察浙江农村各领域的深刻变迁,以浙江乡村发展经验为蓝本,找寻中国式现代化的微观密码,助力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

仙居美丽乡村,山清水秀、干净整洁。仙居县委宣传部供图

仙居美丽乡村,山清水秀、干净整洁。仙居县委宣传部供图

出神仙居高速口,车行20分钟,仙居横溪镇垟庄村跃入视野,山腰是杨梅大棚,山下是错落的农房,非遗工坊、乡村美术馆等分布其间。

村党支部书记娄建军喜欢讲一只拖鞋的故事。“以前小孩玩闹,拖鞋掉路上,就像进了垃圾堆,找半天找不到,找回来不想要。”他感叹,全靠人居环境整治,遍布露天粪坑、垃圾杂物的山村,变成美丽家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浙江20年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从提升“物”的现代化,到推动“人”的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

从一村,观全域。20年来,以“千万工程”为总牵引,浙江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先手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绘就天蓝、地净、水清的乡村底色。目前,全省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农村卫生厕所全面覆盖,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

“千万工程”为何能深刻重塑农村人居环境,又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乡村样本?连日来,记者蹲点仙居眺望全省,捕捉变迁路径。

不搞一刀切

蹲点仙居,我们感受到,从垟庄村到声名在外的淡竹乡下叶村,论环境整治投入力度,论农房、景观精致程度,确实不如浙北名村,但好在山清水秀、干净整洁,农村有农村的味道。

“山区县底子薄,农村基础差,从治污、改厕到垃圾分类,我们鼓励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搞整齐划一的规划,不搞‘一阵风’的整治。”仙居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应卫忠坦言。

位于横溪镇与埠头镇交界处的垟庄村,原属“两不管”地带,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前些年,仙居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新村两委班子主动请缨,争取到50万元经费,清理陈年垃圾和杂物,填平旱厕和死水潭,发动村民将空地改成“共享菜园”。娄建军笑着说:“现在村里地面干净得能打滚。”

不仅花小钱办大事,当地还充分尊重农村发展规律。治理畜禽面源污染,感德村没有“一刀切”禁养,而是让生猪集中圈养、鸡鸭限时放养,既保护了环境,又开拓了增收渠道。

整个浙江农村区域差异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施策,一直是推进“千万工程”的原则。

当前,浙江正构建“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千万工程”新画卷。人居环境整治是给农村“打底”的基础工程,也是伴随城乡空间布局优化、人口集聚等不断演进的过程。

当下,仙居正推进“微改造、精提升”,为环绕神仙居景区的21个重点村定制方案,提升村庄颜值。

美丽乡村起源地安吉,对标未来乡村建设目标,以村落组团、片区联营等形式,消除村与村之间的盲点,构建自然人文特色彰显的乡村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