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力度加强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牵头成立中美、中欧金融工作组,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夯实全球金融安全网;落实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配合城市政府因城施策调整房贷利率政策下限,优化房贷、消费贷、经营贷等个人贷款的利率关系……
2023年,我国现代金融调控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中国央行的国际影响力和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为金融强国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1月24日由国新办举行的“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为稳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2023年6月和8月,两次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年末分别为1.8%和2.5%;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实施期限从2023年6月末延至2024年末;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至2024年末,并将部分外资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纳入工具支持范围……
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政策持续发力。
“过去几年,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大放大收相比,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比较稳健,货币政策调控和传导机制也在不断丰富完善,为可持续地支持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潘功胜表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仍然有足够的空间,人民银行将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具体来看,2023年,我国货币政策总量上保持合理增长,持续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流动性投放工具,为社会融资总量及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在结构上注重提升效能,更加注重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在政策协调上形成合力,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障政府债券大规模集中发行、支持投资项目建设方面有充分条件;在价格上,兼顾内外均衡,特别是在利率方面,货币政策操作坚持以我为主。
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同时兼顾内外均衡的货币政策,也体现在国际市场环境变化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与方法。在谈到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时,潘功胜认为,2023年,面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人民银行立足国内经济发展,两次下调了政策利率,两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保持了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优化信贷结构,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同时,人民银行、外汇局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通过宏观审慎管理等措施稳定市场预期。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在复杂的形势下保持了基本稳定。
“总的看,2024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性将朝着压力减小的方向发展,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处于收敛。”潘功胜说,如此外部环境变化,客观上有利于增强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自主性,拓展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
信贷总量平稳较快增长
稳固支持实体经济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