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消失”的28年:导弹代号罗嗦君 原子弹被称邱小姐(4)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6-18 05:08:11
浏览

  1969年3月,中苏两国爆发珍宝岛武装冲突。10月,“一号战斗令”下达后,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中央军委决定将221基地迁往尚在建设中的四川三线基地。

  在搬迁的过程中,221厂连续发生了热电厂1号电缆线短路爆炸、第二生产部229工号炸药加工爆炸和实验部七厂区核心资料“丢失”事件。此时军管组长是赵启民,副组长是赵登程。“二赵”将事件定为所谓的“三大案件”,认为是“深藏的阶级敌人有组织有计划搞的”,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清队破案”运动。

  草原陷入一片人人自危中。221厂宣布军事戒严,全厂进行了三次“保密大检查”,每家每户都被翻了个底朝天,外文书、中国古典名著、连号人民币甚至烟灰缸等日用品都被收走,成了“罪证”。

  进行武器小型化研制爆轰实验时,曾发生“三炮不出中子”事件。这本是个纯技术问题,却全厂开批斗大会,王淦昌、邓稼先、陈能宽、于敏、胡思得等人都挂着“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牌子被批斗。

  刘书鹤看到,王淦昌苍老了许多。批斗大会上,实验部一个小伙子上台给王淦昌送了一只小凳子,自己也被打成“保皇派”挨批。

  王淦昌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1961年,王淦昌化名王京,任九院副院长兼实验部主任。他平时待人宽仁,群众关系非常好,大家尊称他“王老”,有时也叫“王老头”,在实验部是开不成他的批斗会的。

  为消除群众组织间的对立情绪,李觉从不表态支持哪一派,被说成是只会和稀泥的“八级泥瓦匠”。他自嘲地说,我是行政干部,没有职称,更当不了院士,还是群众给我评了个“八级瓦工”。将军以老红军的身份,带领草原人在困难的环境中依然坚持科研。

  1975年,中央复查“三大案件”后宣布:电厂电缆爆炸,是年久失修造成的;229工号炸药爆炸,是一起责任事故;实验部七厂核心机密文件丢失,查无实据。对受冤者落实政策,平反昭雪,业务骨干全部回到重要岗位。

  氢弹三次甩投不下

  1971年12月,刘书鹤乘坐空军运输机,押运试验氢弹飞抵马兰机场。

  这是一次新型氢弹的小型化试验,也是中国的第13次核试验。周恩来亲自守在中南海办公室的电话旁坐镇指挥,现场由原九院副院长、刚刚调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朱光亚组织领导。

  12月30日上午10时10分,载着试验用核航弹的运输拖车准时从马兰机场东南角的总装厂房内起运。刘书鹤和同事俞雷在橡皮保温房内与空军地勤人员进行了交接,并最后一次测试和记录了弹舱和氢弹的初始温度数据。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由于前几天一直在下雪,机场外的大漠银装素裹。

  12时30分,塔台下达了起飞指令。济南军区空五师的杨国祥团长驾驶国产新一代强-5甲强击机起飞。该机型是首次担任核试验任务,也是首次采用甩投方式投弹。

  核航弹对飞机弹舱有严格的环境温度要求。在5000至10000米高空飞行时,大气温度在零下30度到零下60度,该机型原有的保温设计和空调系统无法满足核试验需要,因此进行了改装。此前,刘书鹤参与了六个架次的弹舱环境温度飞行试验。正式试验时,确定采用自保温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