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试水电视问政:问政省直机关 不能成为表演秀场(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6-24 18:05:48
浏览

  “我们参照了其他的问政节目,发现一些主持人成了主角,甚至情绪有些失控,这是不合适的。我们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持人不应该成为主角,主角是被问政的厅局‘一把手’以及问政代表。我们要让受众感觉到这个节目是诚心诚意的,而不能是一个表演的秀场。”原宝国说。

  问政代表的选择也颇费一番心思。节目组敲定了每期大约20人的问政代表团队,由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以及案例涉及的群众代表组成。他们可以向厅局负责人发问,也可以举起手中满意或不满意的牌子,对被问政官员的回答打分。

  另外,现场还有一到两名观察员,通常是政府参事或大学教授,对案例和被问政官员提出意见、给予评价。

  从录播到直播

  第一期《问政山东》是录播的。

  山东省住建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省直部门。节目组准备了几个案例,在录制之前,对团队之外的所有人都严格保密,包括问政代表、现场观察员,更不用说被问政的省直部门了。

  这期节目的观察员是山东省政府参事宋传杰。他回忆说,直到节目录制当天上午,自己才知道当晚要问政省住建厅,而直播脚本、案例素材,因为保密原则,自己没有拿到,只能到电视台之后“尽量与主持人和问政代表多沟通交流,表现得默契些”。

  当晚,节目揭晓了案例,分别是建筑生活垃圾偷乱排放、疑似违规建设的别墅群、“套路”消费者的房产中介机构以及农村厕改。

  在谈到疑似违规建设的别墅群时,问政代表发出了连环问。住建厅一名负责人表示,对于该别墅群是否属应拆除的违建,需要回去查一查。一名省政协委员立即问道:“你在济南市拆违拆临过程中,没有进行排查吗?没有进行摸底吗?为什么现在还要再去调查呢?”

  节目播出之后,在省内和网络上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用节目组的话说,“毁誉参半”。有网友表扬他们直中要害、解决民生问题,也有网友批评他们不敢直播、一定是剪辑过的。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也看了这期节目。他提出,节目很好,但是第二期一定要直播,并且应有大量观众入场观看。另外,每期节目应有两名副省级领导到场旁听。

  4天后,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在面积大了一倍的演播厅里接受了直播的电视问政,现场观众增加至200名,一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一位副省长到场旁听。在之后的每一期《问政山东》中,这些都成了标配。一个不同点是,第一次直播进行了60分钟,之后的直播则固定在70分钟左右。

  直播,不仅仅让被问政的省直机关面临“大考”,对节目组来说,如何能在直播中表达自己的态度,也是一项考验。

  第一重表达,是提出“辣味”问题。有些案例自带“辣味”,有些案例需要靠现场发问来体现。问题的打磨也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工作。

  录制节目的头两天,节目组要先进行预演,他们戏称为“磨刀子会”:封闭彩排,决不允许被问政的省厅提前知道任何风声。工作人员扮演被问政的官员,假设对方会怎么回答,主持人应该如何有针对地继续发问。反复推演,直至确定出几个最“辣”的问题。

  除了与案例相关政策的工作提问,节目组还会设置一些出其不意的、需要被问政官员表态的提问,比如本文开头所说的,主持人问山东省公安厅负责人:“您觉得这事儿荒唐不荒唐?”

  另一重表达,是打断。“我打断一下,我们不想听您细说原因了,您就说说这事能不能办?怎么办吧?”扮演着感性角色的督办员在已有的数期节目中都打断过正在解释原因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