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镇抉择去做口罩 疫情一连好转后再次面对转型(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6-17 11:23:21
浏览

  不少酒店因此招不到工人,有酒店日薪150元急招服务员,也无人前去应聘。一家于今年3月份开业的小型服装加工店的店主说,加工衣服一天挣100多元,来的工人没做几天,就跑去口罩厂焊口罩了。

  那家服装加工店的店主说,一开始自己也“想去的不得了”,夫妇俩跑去口罩厂里找活,干了几天就不想做了,“钱是好的,累得不得了。”

  焊好的口罩被一沓沓放入机器旁的蓝筐中,机器上挂着笔记本,记录着每个工人的一天的劳动成果,没有人休息闲聊,每个人都在低头苦干,“身处其中想停也停不下来”。除了本地人,有不少人从其他镇子赶来,还有人从上海服装厂赶来焊口罩。

  陈龙不用再担心招不到工人,置备第二条生产线时,新机器还没到家,提前报名的人就满了,很多人给陈龙打电话,托关系到他的厂里上班。

  陈龙很快将一次性平面口罩的生产线从1条增至9条,放置机器的空间不够,厂房里的食堂也被征用了。

  月入千万元的财富梦在小镇流传。正月末,口罩厂纷纷建立起来,小镇掀起第一波做口罩的热潮,一时间,打印店、理发店、酒店都开起了口罩厂,有资金的几个人合伙开口罩厂,没有资金的卖设备和辅材,还有人自己购进几台点焊机,给工厂加工口罩。每天早晚7点,大道上都是骑电动车交接班的工人。

  合作共赢

  源潭镇的一位口罩生产商回忆,那段时间在源潭镇“只要手能动的,上到80岁、下到十几岁,都在做口罩。”

  国内疫情严峻时,这里的口罩企业和许多其他地方迅速建起的口罩企业一同,填补了国内口罩市场的空缺。

  据媒体报道,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以工商登记为准,1月1日至5月31日,我国口罩相关企业新增注册70802家,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255.84%。

  为保证口罩生产质量,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防护用品专项行动,3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洪灿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称,专项行动开展一个多月来,共出动执法人员700万人次,检查经营者89.5万户次,查获问题口罩8066万只。

  为加强医疗物资出口质量监管,自4月10日起,海关总署对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消毒剂等11项医疗物资实施出口商品检验。

  徐四七在源潭镇一家门帘公司负责销售,口罩生意兴起时,他正在重庆组建分公司。3月中旬,国外疫情暴发,公司业务不景气,刚刚建立起的重庆分公司因疫情无生意可做,分公司负责人辞职了,工人也招不到。

  公司几个管理人员决定合作投资开口罩厂:7个股东加上工人股,总投资近千万元,有股东从私人老板借贷款,年利率高达12%,“当时都想着挣钱,没想过风险。”

  当时几人商议,购进两台全自动KN95口罩机,一条一次性平面口罩生产线。采购、销售、管理,每个人分工明确。

  但生产刚开始,就因为设备栽了跟头。3月27日,他们通过朋友介绍,与安徽一家自动化设备技术有限公司签订“KN95全自动点耳机”购买合同,约定4月10日到货的机器一直推迟到4月20日才到货,错过了4月中旬口罩销售的黄金期。

  购买的原材料也没按时到货。“那时候货特别紧张,他答应你能给你,但是一会变了,又被别人高价抢走了。”

  徐四七与对方当面签的购买合同在混乱的口罩市场面前也变得难以履行。人们都在高价疯抢原材料和设备。

  在陈龙看来,当时的投资颇有盲目性,但一旦踏入市场很难刹住车,“就跟陷阱一样的,一步步地套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