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第一仗传递的四个必胜信号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6-17 20:19:50
浏览

原标题:红军长征第一仗传递的四个必胜信号

新华社南昌6月16日电题:红军长征第一仗传递的四个必胜信号

新华社记者 刘羽佳

江西信丰新田镇,这里是国民党军包围中央红军的最南端,却有着一段“惊天动地”的传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顺利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0月下旬,红三军团第四师作为先头部队,挺进百石村,打响了红军长征第一仗——百石战斗。随后几天内,多路军团先后突破了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取得万里长征的第一场胜利。

这场胜仗背后,也传递出长征必胜的信号。

——战略转移,出击果断,夺取胜利。

1933年夏,国民党军不断压缩苏区边界,蒋介石认为,第五次“围剿”将是与共产党的最后一战。

他想不到的是,面对驻防4万多人、以桃江为天堑的百公里封锁线,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主力向指定的进攻发起地域多路秘密开进。

18日,中革军委发布突围命令,由金鸡、新田、古陂等地域突破封锁。10月19日至20日,红军主力进抵陈济棠的南路军碉堡群防线,完成突围前的作战准备。

信丰县党史办主任庄春贤说,如果当时红军在思想上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在军事行动上不敢主动出击、不敢突破,后果将不堪设想。

事实上,二万五千里红旗飘扬的路上,突破腊子口、直罗镇大捷、激战嘉陵江等历史关头,无一不是红军将领充满智慧、敢于出击而创造出的一个个难于跨越的奇迹。

——革命理想高于天,将领身先士卒、战士勇往直前。

九死一生的长征路,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条浸透鲜血的艰险之路。

红三军团四师独臂师长洪超的故事,在百石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百石战斗中,红四师先头部队第十一团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越过铁丝网,翻过深深的壕沟,冲向敌人碉堡。

僵持之际,洪超亲自指挥十一团,却不幸被子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倒下的是身躯,立起的是丰碑。

将领的冲锋陷阵,让红军将士们士气倍增。百石一战,红军全歼守敌200余人。

几天之内,各路红军先后在信丰县境内的新田、金鸡、古陂、石背等地打垮了国民党守军,顺利突破“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的封锁线。

庄春贤说,面对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中央红军没有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必胜的坚定理想信念,是不可能有如此神速和坚韧的战斗力。

——“苏区人民真亲!”群众全力支持,做红军坚强后盾。

庄春贤介绍,百石战斗当天正逢新田集市,红军先头部队发现这个情况后,积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动员群众不要赶集,以防泄露军机。当地老百姓为支持红军行动,都待在家里。

正因如此,当日,红军已逼近新田镇制高点时,敌军才发现,这让红军有了先发制人的良好机会,为赢得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百石村村民陈泽民回忆,他的父亲经常讲起,当时村民们知道红军要突破敌人的阻击,都主动给红军当向导,让红军熟悉地形,选择最佳位置突破。当敌人躲进“万人祠”围屋时,当地群众又主动为红军出谋划策,选择最佳突破口进攻。

红军冲锋陷阵为革命,群众全心全意助红军。

当时,百石村村民们会送鞋给红军穿、送水给红军喝、煮饭给红军吃,还主动把自家粮食赠予红军。“但是红军很守纪律,一定要坚持给村民开借条。”百石村村民张小明拿出自己收集的当年红军写的粮食借条说。

一担担粮食、一张张粮票、一双双布鞋……这些朴素的赠予,表达着百姓对红军的爱戴,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对党领导的红军队伍向往而信任,参军踊跃、革命力量一路扩充。

这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

百石村党支部书记邱贤松介绍起村民卢二姣的事迹时,十分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