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湘江抢渡:用生命向信仰交出答卷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7-08 11:13:39
浏览

  新华社南宁7月4日电 题:最后的湘江抢渡:用生命向信仰交出答卷

  新华社记者朱超、夏军、张瑞杰

  凤凰嘴是著名的湘江渡口,位于广西全州县凤凰镇。渡口不大,一艘浅易铁船牢靠在凌驾湘江的铁索上,人们依靠摆渡人拉动铁索过江。

  80多年前,最后一批赤军在这里度过湘江。其时涉渡宽约百米的江面,犹如超过天堑。

最后的湘江抢渡:用生命向信仰交出答卷

  这是位于广西全州县才湾镇的脚山铺阻击战产生地(6月29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生与死之战

  1934年10月中央赤军从江西出发后,持续打破三道封闭线。蒋介石调集重兵,在湘江东岸布下第四道封闭线。赤军在11月25日下达抢渡湘江的作战呼吁。

  抢渡中,赤军在灌阳县新圩、全州县脚山铺、兴安县光彩铺阻击敌军。

  12月1日,颠末剧烈战斗,赤军主力度过湘江,然而,百姓党湘、桂军已会师湘江边,屏山渡、大坪、界首等渡口相继失守,凤凰嘴成为湘江以东赤军各部抢渡的最后一个渡口。

  幸存者回想录中描写,其时正是冬季枯水期,赤军指战员们在砭骨的江水中涉行。回旋在上空的敌机不绝轰炸、扫射,仇人从四面八方拥来,炮弹怒吼着落在河滩上,赤军战士向对岸冲去,在枪林弹雨中,有的成批倒下,有的被水流卷走。

  96岁的蒋济勇就住在凤凰嘴渡口四周,他忘不了其时情景:“两架飞机间隔江面很近,不断扔弹,还打构造枪。很多赤军被炸死在岸边、江里,有的遗体被江水冲到下游。战争竣事后,村民们掩埋赤军遗体都埋了好几天。”

  “上世纪70年月,群众在四周修水渠时,挖到不少赤军遗骸。直到去年,我们在江边还发明白一具赤军的遗骸。”凤凰镇镇长胡光阴说,战后,内地传播着“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之说。

  湘江战役后,中央赤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淘汰到3万余人。

  这是位于广西全州县城西北角的易荡平义士之墓(6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信仰的气力

  牺牲如此壮烈。这是一份用生命向信仰交出的答卷。

  红三军团第六师之第十八团,是呵护大队伍过江的最后的后卫队伍。他们与桂军三个师展开鏖战,终于完成呵护红八军团大部渡江的任务。但是,该团在后退中被桂军支解困绕,战至弹尽粮绝,大部门壮烈牺牲。

  没能度过湘江的红五军团第34师战至弹尽粮绝,全军淹没,师长陈树湘壮烈牺牲,年仅29岁。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在此牺牲时,才26岁。

  红八军团度过湘江集结时,仅余1000余人。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记录了该团政治部宣传部长莫文骅的故事。莫文骅这样描写抢渡湘江的景象:最坚苦的事莫过于在飞机的扫射之下行军,可是我们已不能思量生命安详了。看到战友们在仇人的射击中倒下,真使人惆怅,可是,我们相信,飞性能打死打伤我们中的一些人,会使我们的前进更为坚苦,会夺去一些人的生命,但它们不会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一位研究赤色文化的学者说,正是怀着成立优美新社会的崇高抱负,赤军将士才会不吝一切,不吝生命。

最后的湘江抢渡:用生命向信仰交出答卷

  这是位于广西全州县凤凰镇的凤凰嘴(6月29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未完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