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发生命的无限炽热(4)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9-10 07:08:33
浏览

李德威作完报告回到座位,坐在一旁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吕新彪教授发现他满头虚汗、手一直抖。一问才知道,从主持钻探到筹备会议,他一直在强撑身体。

研讨会落幕当晚,微信被四面八方的祝贺“刷屏”,李德威却隐隐担忧:才刚刚看到成功的曙光,却感到身体的气力在一点点抽离。

仿佛是给自己注入一剂强心针,他更新了朋友圈:“瞬间变老,雄心不死。”

几天后,在武汉家中迎候的妻子夏芳,看见出现在门口的人,愣住了。

李德威裤腿好像包着两根骨头。以前每次进门都大喊爱人名字的他,此刻声如蚊呐,面白如纸,站着都打晃。

在妻子“胁迫”下,李德威住进了医院。

几经会诊,李德威患上的是噬血细胞综合征。这种病罕见且凶险。

专家给出解释:他太拼了!长期积劳成疾,免疫功能全线下降,导致免疫系统异常。

李德威到底有多拼?

迸发生命的无限炽热

李德威生前所做的标本幻灯片(2019年3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青藏高原上的岩石,流淌着他的汗水:

作为项目负责人,李德威白天背着工具和岩石标本走完数十公里,晚上回到营地,还要检查其他人的资料,如果发现问题,当晚立即返工。

与学生的通讯记录,记录着他的工作常态:

深夜11点,学生罗文行写完科研项目报告发给李德威。很快,李德威打来电话指导修改。凌晨1点,罗文行改完报告,李德威收到后再次修改,发回已是凌晨3点。早上7点,见到罗文行,李德威又精神抖擞地谈起下一步工作。

迸发生命的无限炽热

李德威生前的考察记录本(2019年3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澄迈房间里的台灯,陪伴着他最后的生命冲刺:

饿了吃碗泡面,困了抽空眯一会儿……他频繁咳嗽、间断低烧,但钻探进行到关键时刻,他一句“没时间去医院”,就投入到工作中。

在武汉住院时,为了学生的博士论文答辩,李德威强令弟弟扶起自己,从病房赶到学校。路上,他只能躺在车里;坐在教室,他直不起身子,却坚持宣读完导师评审意见,勉强站立片刻留下师生合影。

6月,李德威病情加重。

化疗、骨穿,他都不喊疼,大把的药,二话不说就咽下去。

看着李德威日渐消瘦的身体和顽强求生的意志,妻子夏芳除了心疼,还是心疼:

“就是这样,他还把病房当成办公室,只要精神好一点就开始工作,我把他的电脑藏起来,他就发脾气……”

9月9日,武汉普仁医院。李德威的病房里突然来了10多名学生,坐得满满当当。

迸发生命的无限炽热

李德威生前在病床前手写的字条(2019年3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这么多人?病人感染风险太大了!”医生向外赶人。

夏芳也急了。她想起从北京转院回武汉前,医生悄悄跟她说的话:“德威教授的时间不多了,让他回去好好休息吧。”

李德威虚弱地摆摆手:9月开学了,同事和学生都等着他,前一段治疗期间搁置的固热能开发事宜也亟待解决。

他却不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刚大口吐了血,趁着状态稍好一点,就强打精神召集大家过来。

夏芳默默走出病房,泪水止不住地滚落。

进重症监护室前,李德威最后一次把大弟子刘德民叫到床前。

“德民,你们一定要把干热岩研究继续下去。华北、东南,还有青藏高原,地热能比较富裕,以后要多去这些地方。”

在李德威心里,有着太多遗憾:离大规模开发利用干热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的地球系统动力学假说还有许多待完善之处……

他的手中,攥着一封给国家领导人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