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记者眼中的粤港澳大湾区:联通活力多元共赢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9-11 00:06:38
浏览

原标题:东南亚记者眼中的粤港澳大湾区:联通 活力 多元 共赢

东南亚记者眼中的粤港澳大湾区:联通活力多元共赢

  采访团在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上合影。

  南方网讯(记者/欧阳妍 胡南 梁惠敏 尹珏文 魏申)登大气恢弘的港珠澳大桥,品味“一桥架三地,碧海变通途”的壮观;游日新月异的深圳前海,感受“千帆竞发,万木逢春”的创新活力;赏广东唯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聆听粤剧“佳章一出动人寰”的婉转曲调……

  9月6日,“活力湾区 世界共享”东南亚主流网络媒体湾区行联合采访活动圆满收官,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主流网络媒体的十余位外国记者相约广东,短短5天时间内用脚步丈量粤港澳大湾区5座城市,从理解大湾区发展规划蓝图,到深入了解大湾区开发建设进度,继而探寻大湾区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开展创新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宏伟工程 联通湾区

东南亚记者眼中的粤港澳大湾区:联通活力多元共赢

  在深中通道施工现场,采访团成员拉着工作人员仔细询问。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布局加快“落子”,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机场群,加速形成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布局。

  预计到2022年年底,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基本达到世界一流湾区水平。大湾区内将实现“12312交通圈”,即: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为核心的“1小时交通圈”,湾区至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通达,至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到2035年年底,全面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大湾区的整个构想,尤其是每个城市和每个社区的连接,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计划,充分利用跨海大桥、高铁、机场和海港,将整个大湾区紧紧联系在一起。”新加坡《海峡时报》中国站站长陈丹薇在回顾几天来看到的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时感受颇深。

  在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深中通道工程现场,面向一望无际的伶仃洋,阵阵海风拂面而来,不远处工程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让来自泰国《星暹日报》侨社新闻的主编苏逸大发诗兴,当场吟诵了南宋诗人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诗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她说,“看到这番景象,倒是一点儿都不‘惶恐’了,反而令人感到无比开阔和振奋。”

  在珠海登上港珠澳大桥后,苏逸即兴赋诗《港珠澳大桥赋》:“港骥之托终须归,珠壁玉丽海生辉。澳埠潮兴华族旺,复兴桥叹盛世伟。”面对当地媒体的镜头,她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次可以如此近距离参观港珠澳大桥,令人叹为观止,‘超级工程’果然名不虚传!”

  马来西亚光华日报网数码新闻组主任颜健品也对大湾区巨型联通工程深有感触:“之前仅从报纸和网页上获取信息,根本无法体会这座桥有多么壮观,只有亲身来到现场才能感受到她的魅力所在。”

  印度尼西亚《商报》副总编辑孙继飞得知目前港珠澳大桥观光旅游方案设计已悄然启动后表示非常赞同:“港珠澳大桥一定要和三地的景观串联起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

  创新创业 活力无限

东南亚记者眼中的粤港澳大湾区:联通活力多元共赢

  印度尼西亚《商报》副总编辑孙继飞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体验自动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