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70年中国面貌变迁述评之二(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9-11 21:10:07
浏览

改革开放一声春雷,深圳蛇口工业区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百万劳动大军涌向深圳,“逼”出了中国第一个人才市场;放开生活必需品价格,搞活了一个生活资料市场……

新中国的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最短时间内开展的最大规模的创新行动。一次次思想解放、一代代接力前行,不断开启社会“活力之源”。

——人才集聚成关键支撑,为创新中国注入澎湃动能。

1978年底,经千挑万选,52名中青年学者启程赴美留学,而2017年底,来华的外国留学生已经超过50万;

新中国成立时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不足500人,如今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助推中国实现历史性跃升。

——市场广阔是魅力之源,形成创新中国的巨大“吸附效应”。

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依托庞大的市场需求,以高铁、网购和互联网支付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变着今天的中国。

70年来,中国主动敞开大门、迈开大步,真正让中国赶上了世界潮流,融入了世界体系,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潮流的引领者。

创新中国的希望

于都河北,东门渡口。

80多年前,中央红军在这里集结,迈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曾经的硝烟战火已随着滚滚河水远去,如今的于都河畔,“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伫立于此。不远处,一枚“长征”火箭模型与纪念碑遥相呼应。

从永载史册的红军长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两座精神的丰碑,架起了民族独立复兴的精神之柱。

是创新,让这一切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苦难走向辉煌。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2019年会以“极不平凡”被人们铭记。

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纷扰;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交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用创新伟力来爬更陡的坡,迎更急的浪。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革时代的技术日新月异,我们所面对的风险与挑战也与日俱增。”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怀进鹏院士说。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

面对日趋激烈国际竞争,如果我们仅凭“一招鲜”或者“几招鲜”,很难有长足的进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句热血的台词在2019年的这个夏天火了。哪吒,这个中国传统神话里的神奇小子,成了中国暑期电影档的票房冠军。不服输、不认命,境遇再坎坷,也要闯出一片天。

精神的力量,并非只存在于高光时刻,更在危难关头突破命运的阴霾。

创新发展“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

小至一镇一村,大至神州南北,70年的光辉历程,见证了新中国的沧桑巨变;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千千万万的奋斗者砥砺前行。

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用创新做引擎,心无旁骛推动高质量发展,“冲刺”全面小康不停步。

要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沉得住气、稳得住神。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出一系列支持鼓励创新的重磅举措,奋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要从强调增长速度到注重发展质量,就要用改革的创新举措,温暖中国人的心房。因为,创新的增长点就蕴含在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中。

“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80多年前,方志敏烈士这样畅想《可爱的中国》。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上,对创新中国的最大致敬,就是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书写“可爱中国”新的辉煌篇章。 (记者 陈芳、董瑞丰、胡喆)


(责编:宫宜希(实习生)、刘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