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天更阔(长三角见证高质量发展·上海篇(下))
浦江恒流,上海恒新。
的确,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是让人耳目一新:浦东陆家嘴,上海中心大厦从头到脚都是时尚范儿;临港松江科技城,“世界最长”的拉斐尔云廊由里到外都是科技元素……
上海之新,不仅在于颜值,更在其“追求卓越”的气质。大飞机一飞冲天,“彩虹鱼”直抵万米深渊,磁悬浮列车奔驰……上海不断攀登创新高度、挑战创新深度、刷新创新速度。
“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谆谆嘱托,言犹在耳。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上海步履铿锵,续写改革创新的新篇章。
把握新方位——
不看短期看长远,为发展闯关,为未来蓄势
GDP率先突破3万亿元大关,但上海并不满足,仍在冷静思索:未来发展新动力在哪里?
这是刀刃向内的清醒:作为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传统动能减弱、创新动力不足、出口下行压力增大……离世界更近,上海比其他地方更早感受到发展阵痛。
这是放眼全球的前瞻:上海不但要当好“排头兵”“先行者”,为改革探路、为发展闯关、为未来蓄势,更要在新一轮世界科技经济竞逐中抢占产业变革制高点。
创新,出路还在创新!
“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技创新。只有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才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
转型,上海决心坚定。
——不是不要GDP,而是要高质量的GDP。
上海毅然“换挡”,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摆脱重化工、房地产等传统路径依赖。
临港,曾经是最遥远的旮旯,芦草萋萋,人烟稀少。这么一大片土地,开发房地产岂不来钱更快?
临港没有盲目赚“快钱”,而是选择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打造创新之城、智慧之城、活力之城。
10多年的坚守,如今的临港英姿勃发:滴水湖清波荡漾,洋山港昼夜繁忙,特斯拉“超级工厂”行将开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正在茁壮成长。
“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激活第一动力,就能释放出无限潜力。”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感叹。
数字背后印证了上海的发展质量:能耗下来了,全市单位GDP能耗8年下降近一半;效益上来了,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值5年提高10亿元。
——不是不要制造业,而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
上海市市长应勇认为,面向未来的布局,不看短期看长远,上海要夯实现代产业基础,防止资金、资源、资产脱实转虚,防止产业结构形态虚高,先进制造业的比重不能低于25%。
刷新制造业气质,上海吹响“冲锋号”,在先进制造业领域风头正劲。
7年攻关,最尖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卖到了欧美。在联影医疗技术集团董事长薛敏眼中,“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掌握核心技术才有市场话语权。”
十年磨一剑,一飞冲天的大飞机,攻克了100多项核心技术。“只要能推动向价值链高端攀登,就坚定不移地干。”中国商飞人信心十足。
——不是搞创新“自留地”,而是区域一体化发展。
上海与合肥,空间距离400余公里,张江科学城与合肥滨湖科学城“双城同创”,拉近了两个城市的“心理距离”;G60科创走廊串起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9个城(区),形成协同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