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过越美(新春走基层·算算农家增收账)(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02 09:07:31
浏览

  早些年张同忠、张同庆哥俩也开过五金厂,“一年到头最多也就挣个二三十万元。”看着村里规模化种植小站稻,哥俩咬咬牙,去年4月从乡亲手里租下220亩地,请中化团队负责技术支持,哥俩专心跑市场。

  去年10月,哥俩的第一茬小站稻收获。“开始也没信心,不知道这米人家认不认,没成想光一块八毛五一斤的稻谷就卖掉将近10万斤。”张同忠想起这事就后悔。

  后悔啥?原来好品质自带口碑,一传十、十传百,不少城里人开着车专门来买脱了壳、包装好的小站稻。“买的人多了,价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上提,一斤新米的价格从三块五、四块、四块五,最后涨到五块!”尽管前边卖贱了,但最后一算账,还是挣了30万元。

  “比以前卖钉子一点也不差!关键咱还保护了环境,现在那成就感可不一样。”张同忠自豪地说。

  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天津的主会场就设在王稳庄镇,2万亩小站稻浪翻波涌。“我们琢磨着今年在稻田里养些螃蟹,再多租点地扩大一下种植面积,搞个观光农业啥的。”哥俩笑得很开心。

 

  湖南临澧县刻木山乡岩龙村

  种脐橙,换来日子甜

  本报记者 何 勇

  家在半山云起处,但有四五米宽的水泥路蜿蜒而上。车到尽头,一处干净小院,便是湖南临澧县刻木山乡岩龙村村民谭大明家。时近年根,进屋便见墙上挂了几十块腊肉、腊鸡;堂屋正中的火盆里火苗正旺,映得谭大明脸庞红彤彤。

  山高地僻,谭大明家过去一直过得很拮据,6口人种6亩田,5亩是荒山地。入赘的女婿前几年腰椎损伤,做了几次手术,两个外孙还都在读书。

  看别人种柑橘发财,谭大明也跟着种。没想到,赶上行情不好,柑橘价格跌到一斤只有两三毛钱,第二年干脆没人收,果子烂在地里。

  老谭正绝望时,中央精准扶贫政策来了。2014年年底,他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怎么让老谭脱贫过上好日子?村支书朱良军一直惦记着,没事就往老谭家里跑。

  村里的能人杨民军成立了观亭湖果业合作社,朱良军就想着让老谭跟着能人一起干,“你那么勤快,肯定能行。”

  2015年,老谭加入了果业合作社。没想到杨民军建议老谭干的第一件事,是找来省农科院的专家,要把橘子树头砍掉一大半,换成脐橙树头。

  “橘子价格过几年再上去呢?树换头,牢靠么,能不能活?”老谭一开头还犹豫,但看了专家带来的视频资料,觉得靠谱。更重要的是,合作社答应村里第一批给树换头的,免费。

  2015年秋季,省农科院来的专家,带着技术工人,把村里的500多亩橘子树、老品种的橙子树,连同老谭的一起,做了个“高接换头”手术,把树冠大部分枝条剪掉,留一根主干,然后嫁接上新的品种枝条。

  第二年春天,“换头”的新枝条就发芽吐翠了。老谭心里也发了“新芽”,他用扶贫政策给的5万元贷款,又承包了几亩地,栽种新的橙子树;和家人一起,每天扛着镢头,拿着镰刀,到自己的荒山,砍杂木、割荒草,挖树坑、栽树苗。在村里有经验的大户带领下,老谭从一个种稻谷的农把式,变成了果农,剪枝、除草、打药、生物灭虫,样样精通。

  2018年,橘改橙后的第一批树,结了4万多斤橙子。村里合作社统一收购,不愁销路,一下卖了8万多元,光种橙子纯利润5万多元。老谭第一次赚这么多钱,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