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人民要论)(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19 14:09:51
浏览

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被载入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统一战线范围更加广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人民政协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自身性质定位,紧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心聚力,开拓了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正是依靠这一显著优势,我国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始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发展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政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紧密结合,各政党在共同奋斗目标下团结前进,符合实现人民利益的民主本意。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人民政协具有独特作用。人民政协体系完整、组织健全、覆盖范围全面广泛,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能够更好凝聚社会治理共识。人民政协多样化、制度化的协商渠道畅通有效,政协委员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在本界别中有代表性,有社会影响和参政议政能力,有利于推动解决各种复杂社会治理问题。

深化人民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社区既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易发地区,属于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可以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的整体效能。人民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推动自身工作向基层延伸。在城市,助力党委和政府解决好城镇化快速推进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在农村,助力党委和政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解决好土地承包流转、宅基地分配使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发挥好人民政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抓住民生领域实际问题做好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各地人民政协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从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入手,以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为着力点,探索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新途径,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着重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纳入全局工作统筹考虑。如浙江省委制定《县(市、区)政协开展“请你来协商”平台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平台创建方向、功能定位、工作机制等进行系统设计,拉近了人民政协与基层群众的距离。二是不断拓宽协商渠道、丰富协商载体。一些县级政协结合实际采取民主党派成员“电视议政”等形式,创建“网上议政厅”“委员随手拍”等“互联网+”履职新载体,聚焦本地基层治理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三是以加强城乡基层治理为重点,着力推进开门协商,提高群众参与度。一些县级政协设立社情民意联络站,明确政协委员和社情民意信息员负责联络站工作,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社情民意收集网络;举办提前预告、不设门槛、不限人数、自愿参加、平等协商的恳谈协商会,为基层群众搭建表达诉求的平台。四是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机制建设,保障专门协商工作的常态化、有效性。一些地方对县级政协在乡镇、街道和社区建立政协联络组制定规范性文件,对县级政协参与基层协商进行规划布局,推进政协联络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