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焦炭库存小幅增加 钢厂补库依旧困难
文丨Abo茶座期现研究
来源丨Abo茶座
焦炭库存小幅增加,钢厂补库依旧困难
上周焦炭整体库存小幅增加,在焦企高利润涨价欲望不是很强烈的情形下,第7轮提涨得以延缓落地。但在山西、河北、河南4米3产能淘汰政策加码的影响下,钢厂、贸易商抢补热情不减,第8轮乃至第9轮的价格已有成交,主流钢厂冬储补库依旧困难。
对于焦炭库存微增,Abo认为可能存在以下原因:1)钢厂检修或采暖季限产初始效应。2)山西临汾运城长治等地4米3焦炉关停延后。3)统计误差。
目前主流机构对第四季度焦炭供需缺口的评估,大致在1500-2000万吨(年产能)。某样本,去产方面:山西从10月份到今天一共关停了有效产能1460万吨,后面按照文件要求12月底前,整个山西在12月底前需要再关停1760万吨;河南省根据最新文件12月要关停4.3米焦炉产能1200万吨,其中实际在产的还有830万吨;河北省还有1295万吨在产4.3米焦炭产能按政策要关停;从现在到12月份这三个省份一共还有在产3885万吨产能关停。新增产能方面:10月以来新增焦炭产能是836万吨,从当前到12月份预期再增加焦炭产能1906万吨,从焦炉投产到满产有近1个月缓冲期,焦炭增量在春节前改变不了焦炭去产能造成的供需偏紧局面。
茶座期现研究会初步评估,山西方面如果能按“断腕决心”打个6折执行政策。焦炭供需缺口大致有小一千万吨,每月缺口80万吨左右。这些暂不考虑河北河南去产。那么宁夏内蒙黑龙江等地新增产能,对抵高炉新增产能,以及进出口、山西临汾地区保留4米3的800万吨削减20%、山东以煤定焦余波等对焦炭的需求增量。按某资讯数据,本月还有8座新增高炉涉及生铁产能大概1450万吨,等待投产;7座高炉涉及生铁产能490万吨待淘汰,总体来说生铁产能净增960万吨,后期生铁日产增加2.6万吨。
那么焦炭供需缺口大概只能依靠钢厂冬季限产来弥补了。
目前247家钢企日均生铁产量为245万吨/天,比去年同期高19.75万吨,今年同口径生铁日均消耗焦炭量为110万吨,去年同期为101万吨,而今年钢厂焦炭库存水平虽较去年同期略高,但今年库存可用天数比去年要低,今年钢厂焦炭库存更为紧张。日产铁水如果能从245降到235,那么每天少用4.5万,每月135万吨,我们认为基本可以弥补焦炭供需缺口。如果贴水日产降到230万吨,那么每月焦炭需求减少200万吨,那么焦炭将开始较大幅度累库。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从近年数据看,每年11月的铁水产量最低,下个低点月份要等到2月了。12-1月生铁产量从今年需求及春节靠后看,大概率要高于11月(2019年版本),焦炭供需缺口将继续加大。到目前为止,山西4米3焦化淘汰的影响可能尚未真正显现。
此外,今年尚未证伪的冷冬、钢厂重构焦炭采购渠道将较大程度提升冬储补库力度。
目前库存方面,目前焦化厂焦炭库存处于今年最低水平,比去年同期低46万吨,各家基本没库存;目前港口焦炭库存比去年同期低202万吨,比今年均值低61万吨,也处于今年最低水平附近;110家样本钢厂焦炭库存目前处于今年中等偏低水平,目前比今年均值低7万吨;但典型钢厂如山东日钢焦炭库存厂里只有23万吨,11.5天的量,补库速度非常慢。唐山地区整体钢企焦炭库存天数在10天左右,低于正常水平。钢厂后期都有继续补库意愿。冬储补库的幅度一般是2-3天用量,每天焦炭需求约100万吨,也就是200-300万吨。往年焦炭冬储补库是焦厂库存、港口库存向钢厂转移的“结构性调整”,但今年焦厂长期0库存,港口可支配资源极低情形下,钢厂因为无焦可储导致没有冬储的想象可能出现。即便没有发生这些情况,钢厂2月限产后,3月下旬加大马力后,焦炭的供需矛盾可能再次显现。在焦化去产的背景下,供需缺口、供需矛盾可能需要几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得到弥补和解决的。这也是金融资本开始认识到焦炭未必存在趋势做空基础,远月合约修复性走强的原因。
对于前期2500透支了9-10上涨,Abo认为,这是在供需平衡状态下的评估。目前供需阶段性趋紧,交割资源对应的是港口贸易货(投机性),这些贸易资源的取得需要付出较高成本,所以当前港口资源的成本已经到达2400-2450区域,目前盘面定价尚未偏离。对于能否突破2720的高点,Abo认为,2512不是顶,能否突破2720要看去产政策的实际执行力度、成材的需求等。在现货基本面难以跟上盘面节奏前,取决于资本的博弈。
另外我们应当注意到,焦炭多空主力队伍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老空头伤的伤死的死,投诚的投诚叛变的叛变,还有一部分跟随多军到05后防继续博弈,目前以东证国富为首的双向持仓割韭部队兵力占据了2/3比重,多空是手段而非立场了,波动、震荡可能会成了短期旋律。短期洗盘震荡修复安全边际后,绝代双骄有望携手起飞谢幕2020......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