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为何不帮“盲”?——我国盲道现状调查
盲道,为何不帮“盲”?
“国际盲人节”前夕记者调查我国盲道现状
编者按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中国盲人协会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有视力残疾人1731万。我国历来重视包括盲人在内的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近年来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由于残疾人特别是盲人群体情况特殊,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也会有很多与常人不同的实际需求。从今天起,本报法治经纬版刊发“保障盲人权益”系列报道,以期用法治助力盲人权益保障得到更好地落实。
● 记者走访调查北京、天津、山西等地10条(段)盲道发现,每一条盲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包括盲道不连贯、有障碍物、触感圆点被磨平以及砖块损毁等。多位盲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反映盲道被占致出行难问题
● 出行难进而导致视障人士在接受教育、社会交往、实现就业等其他方面的问题,造成社会排斥与个人发展障碍的恶性循环。这对于激发个人潜能、发挥经济活力、维护平等自由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形成社会团结等,都造成了不利影响
● 建议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升格为法律,依法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加大相关条款的强制力。建筑、公共设施从设计到验收各环节增加包括盲道在内的无障碍验收一票否决机制;完善无障碍服务相关规范;对于典型事件启动无障碍公益诉讼,发挥警示作用
“停,停下!”当王全有(化名)的盲杖敲到一个杆状物品时,一个声音大声呵斥道。原来,盲杖碰到的是卖早点摊位支油锅的架子。摊主急了,说要是碰翻了油锅烫伤顾客王全有要负全责。
此刻,北京市丰台区的王全有正站在一条盲道上。“我一个盲人在盲道上正常行走,怎么能知道盲道上支着一口油锅呢?!”
王全有的遭遇并非个例。《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北京、天津、山西等地10条(段)盲道发现,每一条盲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包括盲道不连贯、有障碍物、触感圆点被磨平以及砖块损毁等。多位盲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反映盲道被占致出行难问题。
盲道,为何不帮“盲”?
盲道经常被占
盲人难以出行
盲道,是在人行道上或其他场所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觉障碍者产生盲杖触觉及脚感,引导视觉障碍者向前行走和辨认方向以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然而,记者走访调查的10条盲道,各种障碍物阻碍盲人出行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一条盲道因紧邻公交站台,上下班高峰期经常停满共享单车;在天津市河东区晨阳道,因路旁商铺较多,面包车、三轮车等纷纷停靠在盲道上,且这条盲道已有多处破损;在山西省运城市购物中心大厦前,盲道上停满了汽车和共享电动车,且紧邻电线杆和路缘障碍物……
在多地走访观察盲道期间,记者未发现有盲人使用盲道。
“没有盲人使用盲道”成为一些市民占用盲道的“理由”。10月8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北京市一公交站台观察发现,不少市民直接将共享单车停靠在盲道上,并表示“大家都这样,没人说不让停”。
其中一名受访女士称:“附近也没别的地方停,难道停在大马路上吗?而且我从来没见过这条路上有盲人经过,盲道空着也是空着。”
盲道出行难,视觉障碍者深有体会。
今年31岁的周彤,先天性眼底发育不良,眼部仅有微弱光感,目前在北京一家专为盲人制作手游的公司担任新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