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为何不帮“盲”?——我国盲道现状调查(4)
从具体操作角度,张万洪认为,在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尚未建成或完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进行补充,确保提供平等、包容的公共交通服务。特别是在公交站点和其他公共服务场所内,要提供足够的、专业的人工导引。
“要以视障人士的平等参与为核心,从完善出行链的角度,系统解决视障人士出行难的问题。盲道只是视障人士出行某个环节中的一部分无障碍设施,我们应该建设环环相扣的无障碍环境,如红绿灯路口处设置提示音,公交车站、地铁站语音播报楼层、站台、到站等信息。”张万洪建议。
从信息技术角度,李庆忠建议,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利用5G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导盲机器人等智能导盲产品,以有效解决盲人出行问题。
“盲道并不能解决所有出行问题,比如对周边环境的识别、过马路、换乘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准确找到目的地等,而信息科技的发展有望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将来‘智能盲道’或许会取代有形的盲道。”李庆忠说。
□法治日报见习记者 孙天骄
□法治日报记者 陈 磊
原标题:盲道,为何不帮“盲”?——我国盲道现状调查